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现“三个公平”
要抓住“源头”
菜贱伤农的怪圈
并非不能打破
安排残疾人就业
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不与子孙抢公交
是在做利他利己之事
“不配谈爱”隐喻记忆残缺的青春
小学生救人因纯真而动人
面试
怪题
每一个诚信的坚守
都令人感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学生救人因纯真而动人

近几日,重庆8名小学女生的善举被广为传颂。放学路上,这8名小学生遇到一位老人摔倒,她们没有顾忌没有犹豫,上前救助。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称赞她们的爱心“纯真无邪”。

听多了“救助摔倒老人反遭讹诈”的负面信息,一些成年人在面对需要救助的人和事时,可能会掂量再三,甚至要考虑一下风险系数。不同于成年人的犹疑,孩子们没有受到“负面信息”影响,需要“出手”时就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她们的救人逻辑很简单:“父母和老师平时就教育我们,看见有人摔倒,一定要去扶。”正因为简单、纯净,小姑娘们救助摔倒老人的故事才格外打动人。

我们在被这个故事温暖感动时,不需要把救助者的身份标签化。施救的是8名小姑娘不假,但打动人心的并不仅仅因为她们的小小年纪,更在于她们出手相助中的平凡与善心。要知道,善举从来都不应以“伟大”的面貌存在。

今年4月,天津的哥马志刚因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走红网络,拒收车费并不是因为马志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挣钱比盲人容易”。随后上车的乘客坚决要多付钱给马志刚,因为他觉得自己挣钱比的哥容易。

从“我不伟大”的的哥到救助摔倒老人的8名女童,他们都可谓平凡的好人,做着一些琐碎的善举。而诸如怜悯与关爱,同情与互谅,其实是每个人都可以释放的品质。

遗憾的是,很多人有意无意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冰冷的壳里以求自我保护:做好事怕诬陷、讲诚信怕吃亏,思虑过多不过都是怕受到伤害。可事实上,美好的事情从来都不缺少,只是我们对“坏消息”更敏感而已。而当我们敏感于“坏消息”的教训时,心中的善念也就变得懦弱起来。

作家约翰·肖尔斯说,“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当太多人感叹我们身处的社会道德水准沉沦时,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举动告诉你我,善和爱从不曾离去,他们更教会我们如何勇敢地释放心中的善念。

陈 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