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原楼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豫发之道
新田城打造5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豫发之道
企业的发展理应顺应时势、大势,所谓时势造企业。运营企业如顺水行船,而不是逆水行舟。 ——王建树
新密曲梁锦荣创意园鸟瞰图
锦荣商贸城
锦荣国际轻纺城
金晨嘉园效果图

本报记者 刘文良 任志伟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人情”。自然万物如是,人类如是,企业亦然,每个企业都有着镌刻烙印的标志。如同建业的“坚韧图成,追求卓越”、万科的“以建筑的形式,向生命致敬”、绿城的“我们走在正道上”,成立12年的豫发公司始终把自己定位在“领跑河南商业地产,立足中原,放眼全国”的目标上。

12年,一路沐风栉雨,一路披荆斩棘,豫发公司已经由一株弱不禁风的稚嫩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从竹外桃花三两枝到遍地桃花朵朵开,从一枝独秀到山花烂漫,豫发扎牢了基础,站稳了脚步,走过了最艰辛的创业阶段。

12年前,豫发公司仅是一个注册资金2000万元、员工数十人的“不入流”的小企业,一个轮回过后,迅速成长为注册资金2亿元、总资产逾50亿元,具备国家房地产综合开发一级资质企业。目前豫发公司已经拥有九家子公司,经营领域涵盖住宅地产、商业产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物业管理等多种物业形态和产品类别。

这就是河南豫发置业有限公司,一家发轫于郑州、成长于郑州、成功于郑州的本土企业。2012年豫发人迎来诞生后的第12个春秋,11月16日,锦荣商贸有限公司也将庆祝自己10周年的华诞。站在12年的企业生命年轮上,恪守“诚信立业,务实进取”企业理念的豫发人已然越过泰山的南天门,正在向着极顶进发。面对这样一个“平日藏不见,偶尔露峥嵘”的地产“潜艇”,新闻媒体和地产同行在惊艳于豫发浮出水面之余,自然也会探寻豫发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成功之道、未来之道,因为这种探寻既是对豫发过往12年发展历程的解读,更是面对未来持续成长的接力。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简,道可言传。

大道:顺势而为

“豫发12年,锦荣10年,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取得如今的业绩,首先应归功于我们欣逢盛世。”一向鲜对媒体、有着“低调而儒雅”之风的豫发置业董事长王建树,谈起豫发和锦荣的成功秘籍,一改平日的内敛,谈锋颇健,话匣大开。

在王建树看来,过去的12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的12年,也是房地产发展的黄金12年。伴随着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中国的房地产业在这12年有了倍速的发展。

河南财经学院被誉为中原房地产精英的摇篮,从中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能人巨匠。王建树大学时代就读于此,但并非是房地产科班出身,攻读的是贸易经济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像同门学子那样在商海搏击,而是留校执教,后来调任政府机关工作,1997年开始兼任省豫发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及经营经理。正是这段教学和政务工作经历,练就了他灵敏睿智的洞察力、明辨笃行的思维力和博学慎思的学习力,成为一个“儒商”。

如果不是王建树毅然决然地舍弃政府部门的金饭碗;如果不是他下海经商后经营餐馆惨遭失败;如果不是他具备非凡的胆识和魄力,用区区五万元本金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如果不是他看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发展契机,组建豫发置业,或许,郑州地产界就失去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企业家。果如是,则不仅是其本人的遗憾,更是郑州地产界的一大损失。

老子曾云:“治大国如同烹小鲜。”玩不转小餐馆的王建树,却在地产开发上虎虎生风、左右逢源。翠园是豫发的开山之作,凭借市中心的区位和产品创新所带来的高性价比,翠园甫一面世即销售一空,备受市场追捧。翠园的成功,为豫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王建树对地产行业信心倍增。翠园之后,豫发又相继开发了航海湾、大学南郡等住宅项目,每个项目都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取得骄人的销售业绩。

2011年,在郑州北区的文化路与北环交叉口,总规划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金晨嘉园再度走入公众视线,凭借着项目所处的优越地段、良好品质和独特的户型设计、超高的性价比,项目一期开盘几近清盘,二期开盘创下了逆市热销的传奇。

深圳特区报地产部被称之为中国地产界第一传媒,其主编王月华在郑州日报、深圳特区报两报联合主办的“深圳——郑州双城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表示:2002年~2012年是中国住宅地产的黄金十年,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地产的黄金十年。或许诸君有所不知,在住宅地产遍地黄金的十年,豫发置业没有与众开发商去争抢这座金矿,而是像阿里巴巴那样去寻觅另一座富矿,这座富矿目前依然金色十足,满目珠玑。

从郑州最大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锦荣商贸城,到中西部最大的面辅料采购批发基地——锦荣国际轻纺城,再到集商业地产、工业地产于一体,堪称服装产业集大成者的锦荣服装产业园,十年间,“锦荣三部曲”谱写了锦荣全产业链模式的“大合唱”,不仅在河南服装行业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且形成了独具豫发色彩和特质的产业地产模式,在产业地产发展方面成为引领的先知和榜样的范本。

就在建业等本土企业固守中原,绿地、升龙、万达等外地企业抢滩中原之际,也有一些郑州房企走出中原,负载着中原的厚土,跻身如火如荼的海南开发大潮。

据记者了解,在海南攻城略地的郑州地产企业军团中,作为先行者和排头兵的当属豫发置业。早在1994年,王建树第一次来到海南,便被这里的椰风、海韵、阳光、沙滩深深打动,当时就萌发有朝一日在这里安家养老的欲望;2004年,王建树第二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再次萌发投资开发项目的热望; 2006年,海南的房地产正在走向复苏,豫发置业敏锐地发现商机,正式启动在海南的第一个项目——五指山·翡翠谷。项目占地约140亩,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作为项目理念,集独幢别墅、个性化别墅、乡村联排别墅、多层住宅、酒店式公寓等五种产品为一体。市场好评如潮,凭借优美的环境、考究的质量以及精准的定位,荣获了当年建设部建筑文化中心评选的“中国最佳原生态养生住宅”以及中国房地产协会评选的“影响2008·中国十大经典原生态别墅”荣誉称号。

谈起出师海南首战告捷,王建树坦言得益于四个字:发现、顺应,发现五指山的自然生态之美,顺应未来中国旅游地产的巨大需求。其实,循着豫发12年前行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顺应城市化进程,豫发的开山之作选择了住宅;顺应郑州商贸城建设和二七商圈的升级改造,豫发选择了服装行业;顺应产业链的发展,有了“豫发系”的全链条产业地产;顺应新农村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豫发置业又投身到郑州航空港区的开发,成为航空港区地产开发的生力军和践行者。

2010年,富士康进驻中原,为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豫发公司踊跃承接航空港区富士康员工公寓楼及拆迁居民安置房建设,快速开发锦绣枣园、锦绣绿苑、滨河花园项目,建设面积近80万平方米;2012年,为推进航空港区合村并城工作,豫发又积极承担了建设任务,开发安置区面积约43万平方米。

有了豫发置业在航空港区前期的大量投入和全力建设,豫发在航空港区置换了大量土地。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几年,豫发置业将伴随着航空城的建设从此起飞,阔步驶入下一个12年这一全新的企业生命年轮。

商道:乘势而上

“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众所周知,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发展前景,主要看这家企业是否独具核心竞争力。豫发12年,锻造了何种核心竞争力?创造了什么样的运营模式?

采访中,王建树告诉记者,豫发成立之初,身单力薄,青涩羸弱,所以只能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一些别的企业看不上眼的事情。语虽谦和,却也道出了心音。熟知豫发的人自然会知道,豫发虽然没有在郑州建造广厦万间,没有如雷贯耳的名气,但恰恰是这个看上去名不见经传的豫发,硬是在商业地产领域创造了属于豫发也惟有豫发能够创造的“服装行业全产业链”的地产王国,这不仅让业界称奇,更让世人惊叹:烹小鲜者能治大国,一个杠杆能撬动地球。

在郑州,若是提起锦荣商贸城,几乎妇孺皆知,喜欢逛街的郑州女性们,十之八九光顾于此,但若是将锦荣与豫发联系起来,知晓锦荣商贸城实乃豫发进军商业地产的开山之作者甚少。

2002年,火车站商圈的地块公开招商,获悉这一信息后,王建树果断决策,转战商业地产,在寸土寸金的火车站商圈开发建设女装批发销售集散中心——锦荣商贸城,在经营模式上,锦荣商贸城所有铺面实现自持,全部实行租赁,不出售产权。在羽翼尚未丰满、资金尚不充沛的其时,豫发此举,需要的不仅是胆识和气魄,更是智慧、思想和谋略。谋定而后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锦荣商贸城目前已成为郑州火车站商圈最大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已经形成现代楼宇式商场和铺面式市场相结合的专业服装、服饰展销中心。

2010年,豫发再筑商业巨作,锦荣国际轻纺城隆重开业,这是豫发继锦荣商贸城后,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又一扛鼎力作。项目位于大学南路与南三环交会处,是河南省“十一五”纺织产业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郑州市39个重要产业项目之一,是中西部最大的面辅料采购批发基地。目前,轻纺城窗帘区市场、床品市场已逐渐形成并趋向繁荣,轻纺城已成为郑州举足轻重的面辅料批发市场。

2011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豫发在住宅项目开发的同时,将重心置于商业、工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在锦荣商贸城、锦荣国际轻纺城前沿繁荣市场的依托下,延长服装发展产业链,在新密、兰考地区取得土地开发权,建设锦荣服装产业园项目,实现了从“城”到“园区”的跨越。

人道:势在人为

我不是一个勇敢的冒险者,只是一个悠游的冒险者。我感觉到沙里有黄金,然而不容易发现,刚开始只是抓了一把沙子,但是狂沙吹尽始见金。 ——王建树

站在12岁生日的门槛前,抚今追昔,王建树又将如何勾画未来12年的豫发蓝图呢?

“前12年,是豫发厚积的12年;未来12年,是豫发薄发的12年。”言及此,王建树信心十足,语调平静。

“豫发要做一个健康的企业。豫发的企业品格和我本人一样,诚信、务实、稳健、进取”,“公司运转平稳,员工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比金子还金贵” 。王建树如是描述豫发的企业愿景。

谈起未来的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定位,王建树直言相告:现代社会已进入精细化分工时代,作为豫发将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今后12年,豫发虽然会进入一些传统产业领域,但是地产仍是豫发的主业,因为他坚信,只要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只要城市化进程不逆转,只要存在巨大的购房需求,中国房地产未来12年仍会是春风拂面,仍会是黄金12年。

谈起企业困扰和存在的瓶颈,王建树坦承是人才的匮乏,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反差,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未来豫发将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并且强化人才的培训,将学习力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采访行将结束时,王建树的话题仍落在服装产业上。他认为河南的服装行业已经进入深水期,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服装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对于专业市场外迁,他认为是大势所趋,但是切忌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不是一迁了之,而是“迁”一发要动全身,比如迁入地有没有公交车站,商户的租金如何保障,投资商的权益如何保护,孩子上学、商户就医如何解决等等。这些现实问题,都应该统筹考虑。“比如服装市场,应该选址在离市不离城,像南三环这样的地段就是非常适宜。做服装生产,200公里以外都可以;做服装批发,哪怕相差200米就大不一样。”

这是王建树对服装产业的思考,更是真诚而坦率的谏言。当采访终了,记者面前的王建树,不像一位驰骋商海的开发商老板,更像一位“兼济天下”的儒者。或许,这才是他的风骨,也是豫发的风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