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代的胎教
《尸语者》
在美国找保姆
中原收藏
庙李村与冯玉祥
豫东有个白云寺
lh291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庙李村与冯玉祥

朱坤杰

庙李村是金水区丰庆路办事处管辖的一个知名都市村庄,历史悠久。据传,该村原名叫西凤留村。明初,李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至西凤留村,当时村内有一座火神庙,随着李姓人口的增多,村名逐渐演变为庙李村。清咸丰年间,庙李修有土寨墙,又改名为庙李寨。清末,地方建置十里一屯,五里一堡。因庙李村离城十五华里,故有庙李堡(十五里堡)之称。

1915年,该村隶属郑县长乐区七段。1928年,冯玉祥主政河南,曾驻扎在庙李村,并在杲村设立五权乡(后迁到庙李村)。由于冯玉祥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提倡新制,打神扒庙,兴建学堂,将堡拆除,改庙李村名为中山村,但周围群众仍习惯称庙李为堡上。同年,冯还在该村建立了中山第一小学,免费招收附近适龄儿童入学,影响巨大。可惜,好景不长,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失败,退出郑州,学校也因失去经费来源而解散。建国后又恢复庙李村名。

新中国成立前,在庙李村东南,陈砦村西,建有60余亩的天老爷庙,由于规模比较大,三里五村的农民都来烧香拜佛,随着香火一天一天的兴旺,一些巨商富豪,官僚政客,三教九流也纷至沓来。并且每年正月二十九,庙前都有盛大的祭祀活动,还搭台唱戏助兴,热闹非凡,久而久之,堡上就自然形成了正月二十九火神庙会,并发展成很繁华的集市,吸引周边群众过来交易。所以,当时的庙李村已是周围村庄的经济文化中心了。

新中国成立后,庙宇曾被用于小学校舍,后“破四旧”时被拆毁。庙李寨门在上世纪50年代被拆毁,土寨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整土地运动中,被平整为耕地。庙会在上世纪80年代被恢复,延续至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