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豫18所中学获北大实名推荐资格
我市首次授牌
2家对台交流基地
致公党在郑成立
五个基层支部
二七区以网格管理
助推发展改善民生
10年不离弃 大爱写奇迹
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模拟运行
创新助力营销
服务提高效益
民警自编小百科
贴心服务社区人
中铁隧道盾构技术
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全市动物诊疗
机构推行公示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0年不离弃 大爱写奇迹
——记郑州铁路局2012年“道德模范”康玉蝶

本报记者 张丽霞 通讯员 岳世波 陈 伟

丈夫心中的美丽天使,女儿心中的伟大母亲,同事眼中质朴的大姐,她就是康玉蝶,今年46岁,郑州供电段供电车间的定额员。10年间,她的生活定格在医院、家和单位之间,1600次透析治疗,丈夫累计透析时间8000多个小时。她用平凡的爱担负起家庭重担,延续着丈夫的生命……

十几年前,20多岁的康玉蝶是郑州供电段职教科教员。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年纪轻轻已是全局的 “老先进”。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丈夫王大洲在铁路局从事科研工作,30多岁就获得“科技拔尖人才”、“科技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992年,女儿的诞生,让这个三口之家沉浸在幸福之中。可是,不幸在1999年发生了,王大洲因劳累过度诱发糖尿病。康玉蝶每逢临近周末都要带着丈夫赶往北京作激光治疗,周日再赶回郑州。为节省开销,馒头和水基本成了她的一日三餐。即使是这样坚持和努力,还是未能阻止病魔无情的摧残。仅仅过了半年,王大洲的眼睛就失明了。看着丈夫被病魔折磨所遭受的痛苦,康玉蝶擦干眼泪坚定地说:“大洲,只要你不丢下我,我就不会离开你,我一定会陪着你等到奇迹出现的那一天。”

2002年,王大洲的病情再次恶化,发展为尿毒症,须持续做血液透析治疗。主治大夫郑重地告诉他,每周一三五做3次透析,每次5个小时,一次也不能少。2009年6月,康玉蝶像平时一样陪着丈夫到医院去做透析,可还没走多远,天上却下起了暴雨。她找了个避雨的地方让丈夫等着,自己冒雨赶回家中拿雨衣。因为着急,她在回去的途中滑倒在地,身上多处擦伤,血流不止,可她还是咬着牙赶到丈夫身边,把他送到了医院。

康玉蝶既要给予丈夫关爱和支持,又要照顾女儿和双方老人。 苦难让女儿王晨露过早成熟,她独立自强,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010年9月,王晨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成为家人的骄傲。“妈妈和爸爸是我的榜样,我也要成为他们的骄傲!”王晨露这样说。

在单位,康玉蝶总是无忧无虑的样子,对工作负责认真,对同事热心真诚,是同事们交口称赞的好大姐。“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一个又一个荣誉充分肯定了她的成绩。康玉蝶在照顾家庭、干好工作之余,还加入了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队伍,养老院、孤儿院都是她常去的地方。她常说:“组织和朋友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如今我要让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今年11月份,康玉蝶的感人事迹让她得到郑州铁路局2012年“道德模范”的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