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晚抢“鸟叔”但愿只是炒作
吃不饱的营养餐背后是什么问题?
反腐要速度更要力度
速成鸡是否安全
权威声音不该缺席
家长助教
安全管理
应有零事故的努力
找工作别“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改革更要
在“分蛋糕”上用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找工作别“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又逢择业季,校园里、微博上,找工作、做简历、投简历的话题多起来了。一个学生问我:“做教师的感觉如何?”她最近在网上海投简历,如果可能,教师也是她的选择之一,还有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茫然。

学校学习,一直重视理论,没有工作岗位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突然让学生自己作出职业选择,这种茫然也是必然。我想,有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一开始总担心自己没有饭碗,可是,一旦有了工作,却发现它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于是,希望借助“跳槽”来改变现状,以求取得“成功”,因此,毕业生“频繁跳槽”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按常理,我们可以批评学校没有帮学生作好职业规划,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自我认知”,不清楚自己的擅长和优势。问题是,即使作了规划,真正走向社会,也会存在一些不适应,比如,之前规划得太美好,不切实际,不过是建立在自己的臆想之上,毕竟,在校生不可能对行业和岗位全面、系统地了解,也无法预测自己和岗位是否完全匹配,只能在工作后,在实践中摸索。

撇开工作好不好找,收入高不高这些问题,不妨先回答这几个问题,自己作一些比较和分析:你对什么行业感兴趣?是不是发自内心的需求?你对想要从事的行业掌握了多少信息?这个行业的门槛有多高?你对这种职业一般的生活方式了解吗?你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

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压力,其从业人员都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天底下没有可以“不劳而获”的职业。不能只看到一种职业某个好的方面,也要多维度、多角度地考察一下它的全貌。曾有人总结过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十大职业,如公务员、记者、大学教师、律师、医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IT从业者,等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光鲜的”职业背后,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美。

拿公务员来说,长期以来,我们都抱有误解,认为公务员就是坐坐办公室整整文件,事实上,公务员职位中有60%以上是属于行政执法类的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是需要在一线与公众打交道的:比如接待信访、解决纠纷等。

再说记者,许多学子踏入新闻行业,都抱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但等到真正走上岗位却发现反差太大,记者的生活可能没有规律,一个电话响起就必须抛下所有的事,直奔第一现场……

医生可能是无休止地加班,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往往被年轻教师们视为“三座大山”……

说这些并不是给毕业生们设置一些心理障碍,造成恐惧感。毕竟,择业时,不仅要看薪资和前景,也要初步认识一下这个行业的生活状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实施的难度、压力有多大,多打听打听,多了解了解,最好经过大量的信息比较、分析,作出一个相对谨慎的决策。有句俗语说,“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话糙理不糙,眼睛不能只盯着别人光鲜的地方,也要知道别人付出的辛劳。 若 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