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作品角逐“荷花奖”
国机集团30亿元
项目昨落户荥阳
我省开展房地产
企业经营情况调查
前十月河南供港
活猪达56960头
郑州新区国税局
开通网络购票业务
发票利剑行动收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作品角逐“荷花奖”
“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发展论坛昨举行
《起舞》
《我的兄弟》
《新军靴》
《红灯照》
《今生欠你的拥抱》

本报讯 昨晚,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第二场决赛在省人民会堂举行。8件当代舞、8件现代舞作品参与了本届评奖的最后一场决赛。其中,郑州歌舞剧院的双人舞《今生欠你的拥抱》和群舞《我们在黄河岸边》和其他节目一起竞争“荷花”大奖。

据了解,参加第二场决赛的当代舞作品为:郑州歌舞剧院的双人舞《今生欠你的拥抱》、群舞《我们在黄河岸边》,河南歌舞演艺集团的双人舞《红灯照》,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群舞《新军靴》,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方特艺术团的群舞《在马戏团的日子》,深圳市舞蹈家学会、深圳市龙华新区、龙华办事处文化体育中心的群舞《竹蜻蜓》,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三人舞《进城2——返乡》,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群舞《八女投江》。

参加决赛的现代舞作品为: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文工团的双人舞《一个关于渴望的梦》,浙江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的三人舞《起舞》,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双人舞《我的兄弟》,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群舞《syne(同步……)》,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独舞《水中行》,深圳市舞蹈家协会、深圳大学的独舞《生》,河南电视台艺术团的三人舞《蜗居》,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独舞《止醉人生》。

参加第二场决赛的16个节目中,河南作品占有5件,而此次入围“荷花奖”评奖半决赛的河南节目有7件,郑州的两件参赛作品全部挺进决赛。

昨晚的比赛依然沿用现场打分的方式,并由电视台录播比赛全程,力求比赛的公开公平公正。

直面现状

畅想未来

本报讯 昨日上午,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发展论坛在大河锦江饭店举行。与过去不少论坛的一团和气不同,舞蹈艺术家用大胆的观点、犀利的言辞“解剖”我国现、当代舞蹈的生存发展现状,使会议充满了思想碰撞的灵感火花。

广东舞协副主席高成铭率先“发难”。他提出,目前当、现代舞看起来一片红火,实际情况比较尴尬。很多舞蹈团体的生存已经成了问题,不少有才华的编舞和舞蹈演员纷纷转向主题晚会、商业演出,其创作和演出离真正的艺术创作越来越远。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造成很多观众对舞蹈不以为然、看不懂的关键所在。舞蹈不能再“自娱自乐,自以为是”了。

很多专家表示,当、现代舞越来越雷同、单一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国外先进的舞蹈理念和技法指导舞蹈创作无可厚非,但要认清楚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弥补了舞蹈创作中精神的苍白,一方面又影响了一代人对舞蹈内涵的认识,致使创作道路越来越狭窄。国外的理念和技法可以借鉴,但重要的是消化,使之真正融入自己的血脉中,创作出既有好技法又有好情感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

对于舞蹈好坏的标准,专家们也是各抒己见。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建平对好的舞蹈提出了四个标准:第一,好的舞蹈要炫技,特别是对形式感超强的古典芭蕾和其他的古典舞而言,技术就是艺术,技术就是文化,艺术的境界与内容是通过恰当而贴切的技术与形式来进入、来实现的;第二,要懂得抒情,抒发平凡生活中的个人情感、家国情怀,可以是比较抽象、凝练的,也可以是比较具象的、具体的,但必须是值得反复品味,有韵味、有意味的情感;第三是立意要深邃、隽永,有特立独行的视角,有独立思考的深度,这样的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第四是造型要有美感,以便用视觉的、雕塑般的形象,将这个舞蹈铭刻在观众的心里。

对于当、现代舞存在的问题,舞蹈界的专家没有回避,而是拿出了直面问题的勇气。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版音乐剧《猫》中方导演刘春,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等专家分别就当代中国舞蹈的创作、好舞蹈的品鉴、舞蹈演员的创意素质和培养等问题做了演讲,并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论坛上,河南省舞协名誉主席陈锦生在《河南舞蹈的昨天与今天》中讲到,近年来,河南舞蹈事业飞速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领导和民众的重视,此前郑州歌舞剧院排练的《风中少林》、《水月洛神》在全国多项比赛中获奖,现在又承办了中国舞蹈荷花奖的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足以证明河南舞蹈艺术的新发展新面貌。

论坛深入细致地探讨了现代舞当代舞发展中的多项议题。

打动人心的就是好舞蹈

——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黄豆豆

“观众在观看舞蹈的时候,不用去考虑它是当代舞还是现代舞,作品能给人带来美感,能打动人心,就是好舞蹈。”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正在我市举行,对如何欣赏现、当代舞,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黄豆豆有着自己的看法。

对黄豆豆来说,郑州这个城市有着不一般的意义。2007年,黄豆豆担任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舞蹈编导期间,多次来郑州参与实景演出的排练和修改,还曾在登封住了半年时间,此次因为“荷花奖”评奖活动在郑举办,黄豆豆再次踏上了与他有着深厚感情的这片土地。

“下了飞机,感到特别亲切与熟悉,自己的作品在这里,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在这里一样。”黄豆豆表示,一段时间不来郑州,这里已经有了很多新变化,“郑州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城市,‘荷花奖’在这里举办,不仅提供给郑州的舞蹈爱好者一个学习机会,更让我们这些舞蹈创编和表演人员得到了一个寻素材和觅知音的机缘,两种舞蹈的高手都聚集在这里,相信在比赛中会出现很多精彩画面,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作为本次“荷花奖”评委,黄豆豆更欣赏什么样的作品?黄豆豆说了四个字:“打动人心。”“舞蹈与人的关系密切,能否通过舞蹈动作给人带来美感,对一部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同时还要能打动人的心灵,这样就是好的作品。”

除了担任评委,黄豆豆还参加了中国文联、中国舞协“送欢乐下基层”的慰问演出活动,先后走进郑州铁路局机务段车间和郑州师范学院,为他们送上自己的舞蹈《闪闪的红星》。为了在郑州慰问演出时拿出最好状态,黄豆豆凌晨5点就起床练功了。黄豆豆坦言,与专业表演相比,到基层演出条件会差一点,没有正规的舞台,也容易受伤,“虽然很辛苦,但如果我们的演出可以鼓励工人们的干劲,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丰富,再辛苦也值得。”

河南舞蹈进步大

——访澳门演义学院艺术指导应萼定

“河南是豫剧大省,舞蹈发展相对来讲滞后一点,但是这次来到郑州,感觉河南的舞蹈进步很大。”昨日,澳门演义学院艺术指导、著名舞蹈艺术家应萼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前来河南讲课时还觉得当时的舞蹈观念较为陈旧、不够开放,舞蹈理论也偏于传统,但现在感觉有了很大改变,选材的开阔程度、技巧技法的进步以及舞蹈演员的表现力都大有进步。

对于郑州市今年参加当代舞比赛的两个节目,应萼定也十分关注。“如果放在20年前,我会喜欢《今生欠你的拥抱》,因为它很简单易懂。但现在比较喜欢《我们在黄河岸边》,可能由于自身舞蹈观念意识的改变。”应萼定坦言,舞蹈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它是用肢体来表达的,我现在就更注重看舞蹈本质的东西,不依赖于舞剧情节,也不依赖于其他艺术样式的东西,舞蹈并不以写实的手段去表现生活,它是一种精神层面,它应该用抽象的肢体语言去传达一种精神。”

应萼定提出,舞蹈不是对于生活和情感直白的表现,而是超越于生活和情感之上的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映射,“这才是我追求的舞蹈艺术”。

曾在内地从事舞蹈事业的应萼定,也曾任新加坡广播局编导、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对内地和港澳舞蹈都有一定的认识和比较。“我觉得最为不同的是观念的差异,我们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应萼定说,“我经常参与中国舞协的活动,我觉得我们中国舞蹈演员的能力很强,但是舞剧的创作水平还有待提升,很多题材都是重复的,我期待能看到一些革命性的突破性的东西。”

舞蹈不存在“看不懂”

——访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刘敏

“我觉得看舞蹈就像看一幅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他会带着这些烙印去欣赏舞蹈艺术,有不同的解读和感悟。”昨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刘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我觉得‘我看不懂’这句话不应该存在,就像我们听音乐会,不需要像音乐家一样去阐释,而是在当时那种氛围中得到一份感受。”

刘敏呼吁观众要走进剧场,不要只是看电视,因为舞台艺术和镜头艺术是不同的,剧场的空间和气氛可以让观众欣赏到真实的灵动的舞蹈,这样才能真正唤起艺术感受。

作为当代舞初评评委,刘敏认为,这次参赛作品涉及的生活层面非常广,题材反差大,而她更倾向于选择反映当下生活的作品。

“比赛题材丰富多彩,有关于车间工人的,有描写求职道路的,有聋哑人跳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还有军旅题材。”刘敏说,编导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加入自己的感悟,再用舞蹈这门独特的语言去反映当下的生活,去感染观众,就会是一件好作品。

“我要提醒一些年轻编导,不要过于追求动作技术,而要真正把握好内在的情感。”刘敏坦言,有些双人舞会突然出现一个托举,其实与内在情感是不符合的,“打造一个舞蹈精品,可能需要两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揣摩修改。我非常反对快餐文化,编舞应该多关注生活多看书,增加积累,提高水平。”

对于年轻的舞蹈演员,刘敏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念。“舞蹈是一门全面的艺术,要求心灵、思想和肢体的统一。我们常说要从肢体的语言上升到肢体的动作、再到肢体的文化,这种历练需要20年。”刘敏说,“很多人认为舞蹈属于年轻人,看舞蹈就看年轻、漂亮,我认为这样不对。舞蹈家只有具备一定的阅历和对于生活的感悟,才能把更深层次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我希望年轻的舞蹈演员一定要懂得坚持。舞蹈,其实30岁才开始真正的跳,40岁才能在积累的基础上有一个升华。”

刘敏认为,舞蹈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在发育前就走近舞蹈,这样才能在舞台上有好的展现。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姜 瑶 采写

摄影 本报记者 李 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