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 法制 上一版3
勤快的“和事佬”
上门年检 方便商户
谨防驾照骗局
社区矫正人性化
高墙之外塑新生
一校一法官打造
校园安全港湾
推进信息化建设
走科技强检之路
网格化管理打造
抓好文化建设 提高审判质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勤快的“和事佬”
——记新郑市八千乡楼刘村人民调解员赵宝森

本报记者 陈扬 实习生 韩江华 通讯员 王艳玲

赵宝森是新郑市八千乡楼刘村调委会主任。在旁人看来,调解是一份很费脑力和体力的工作,可今年62岁的他却一点也不显老,头发黝黑,笑容灿烂,“调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很享受这份工作”。

自1986年复员回村,26年来,他扎根基层,用真诚与热心坚守在调解战线上,跑腿儿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事,“勤跑腿才能跑出情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夫妻反目者破镜重圆、婆媳不和者重归于好、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打架斗殴者化干戈为玉帛……

楼刘村下辖2个自然村,2500多口人,地域范围广、人口基数大,村情、民情相对复杂,经常会有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对一个调解员而言,随时面对着难题与考验。但这种“险境”更加坚定了赵宝森干调解事业的心。

今年初,该村村民和相邻县市村民发生争执,造成两名轻伤、一名轻微伤。赵宝森了解情况后,及时介入,这边安抚伤者及其家属,那边规劝打人者认错赔偿。磨嘴、跑腿儿,一遍不行两遍;一趟说不下,再来一趟,最终在老赵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每每提及此事,八千乡司法所工作人员总是交口称赞:“这么复杂的矛盾,在宝森同志的调解下达到两地政府和群众的满意,我们佩服呀!”

“调解员不应该等着矛盾来找你,而要主动去找矛盾。”赵宝森说。自今年五月份实行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以来,他分包了三个三级网格,每天通过日排查方式,主动解决各种纠纷隐患,及时把遇到的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村里两个孩子在玩耍时打起了架,虽然伤不重,但家属不让孩子出院,索要高额赔偿,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赵宝森听说后,买上水果、带上慰问品,主动找他们做起了工作。最终,在他的感化下,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为了多学些法律知识,赵宝森专门订了一份法制报,每天翻一遍。他说,自己肚子里有东西,说起话来腰板才直。家庭和睦也是他干调解工作的坚强后盾,并且更有说服力。“你自己把家过好了,才有资格说别人,不是吗?”

赵宝森是党和老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当一起起纠纷得到化解,当一张张仇怨的脸绽露笑容,当一句句感谢不绝于耳,赵宝森的心情五味杂陈,既有调解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有调解工作任重而道远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人民调解不是一季庄稼,而是一种坚持,它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这是赵宝森对调解工作的理解。二十多年来,赵宝森就像建筑工人手中的“泥抹子”,带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腔热情,有“坑”的地方把它抹平,有“疙瘩”的地方把它砍掉。邻里和睦、社会和谐需要更多像老赵这样勤快的“和事佬”。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