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形势下媒体政工工作如何开展
必须增强“四种意识”的紧迫感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教育
党的建设之“新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教育

时延春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十八大报告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并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

怎样使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达到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目的,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教育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抓手。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道德内容、道德对象和道德教育方法等方面。

道德内容的层次性。道德作为人所共有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由于经济基础不同,必然决定着道德的不同,从历史发展事实来看,道德可以分为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种道德都有不同于其他道德的特殊性,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对特定经济基础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同时,每一种道德内部,还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共产主义道德还可以区分为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和低层次的社会主义道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规划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具体表现在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即使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原则,在具体的道德要求上,还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层次;三是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的层次。道德层次性的划分,对公民的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公民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的重要途径与保障。

道德对象的层次性。道德对象的层次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型,最核心的就是原有的社会阶层开始分化,阶层结构出现了重大的变迁,具有相同利益的群体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阶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在发展水平上也必然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统一的道德教育目标和道德教育方法,势必会影响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

道德教育方法的层次性。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的对象是公民。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满足于搞“一刀切”、“一锅煮”,存在不分阶段、不分层次,急于求成的问题。在制定工作目标、确定道德内容方面,脱离道德育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基础,片面追求高标准、高效率,结果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由于道德内容的层次性和道德对象的层次性,必然决定了公民道德教育方法的层次性。因而,我们在公民道德教育方法上应该分层有序,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和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我们应该把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原则方法具体化为操作方法,使具体方法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更具有应用性。对不同层次的公民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如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道德教育的要求、方法不一样。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强调先进性和高标准,着眼于他们的表率作用和道德价值导向,通过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进行教育;对广大群众的道德教育,要注重基础性和广泛性,着眼于他的可接受性和易操作性,采用实践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方法。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公民都能在道德教育中收到实效,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们提出社会主义道德要区分层次,主要目的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将道德教育的导向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但绝不是让不同层次的公民长期在低级层次上踏步,而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每一个处于较低层次的公民能够积极地、自觉地向更高峰不断地攀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作者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