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肥红瘦
古董局中局
郑州地理
文史杂谈
中原收藏
随笔
新书架
商都钟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史杂谈

古代的焚香文化

陈永坤

我国焚香习俗起源于春秋时期。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这就是最初的焚香(熏香)。

古人焚香,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桌上摆香炉、箸瓶、香盒三种器具。焚香时,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香盒用来贮放香料,箸瓶是盛置火箸、火铲之类用具的铜瓶,香炉为焚香之器。焚香很富情趣和技巧,如品茗一样,被士人当成高妙纯粹的享受。

焚香在我国古代,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清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香炉赋》中有一联:“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焚香给人们带来的莫大享受。在《三国演义》中,就有描述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唱空城计的情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赴澹州路过广州时,买了好几斤檀香,并建一“息轩” ,常在轩中焚香静坐。他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陆游官职卑微,所得“禄米”还不够他买酒喝的,但他看书时也还是舍得花钱买香烧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题有一副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描绘的是一缕缕青色的烟雾从宝鼎之中袅袅升起,幽窗之下两人品茶对弈的悠闲情形。

古代焚香使用的“香”,为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而非今日之线香。香末是放在香盒里焚燃的,香盒里的沟槽压出“福”、“寿”字样,香末压紧之后,便可沿着沟槽依次燃着,可惜现在香盒随着香末的消失,也很难觅见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