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好习惯让血管一路畅通
“两癌”检查项目培训班举行
老年人更要洁身自爱
大学女生微创保肛获新生
天冷谨防孩子患上“暖气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好习惯让血管一路畅通
零级预防关口前移畅通生活守护健康

本报记者 周 娟

日前,“2012年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召开,会议启动了全国“动脉血管健康管理”,提出要围绕致病高危因素进行“零级预防”,减少动脉血管疾病发生。包括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在内的58家医院健康管理机构被认定为首批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示范基地。

记者从郑州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获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倡导市民戒烟限酒、低盐控油、合理膳食、吃动平衡和科学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血管病发生率高

由于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和人口老龄化,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根据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3亿,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有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患者2亿人,脑卒中70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心力衰竭420万人,肺心病500万人,风心病250万人,先心病20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50万人,每年用于主要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高达1300亿元。

此外,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非常高。根据《中国健康体检报告》,通过对我国2009年二百多万体检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的检出率为22.94%,为检出率第三高疾病;糖尿病检出率为5.62%,冠心病检出率为1.72%。

零级预防关口前移

与会专家认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血压升高、损害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动力学,进而才会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因此,如果控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改善血管健康水平,就可以阻止甚至逆转心血管病的发生。

为贯彻“零级预防”的理念,有效降低干预个体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提高“理想心血管状态”人群的比例并降低“较差心血管状态”人群的比例,会议决定开展动脉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动脉血管健康管理即依据对全身主要动脉血管结构、功能、微观生物学指标、危险因素的检测与监测结果,做出对个体或群体血管健康状态与疾病风险的评估,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健康管理处方与群体健康管理方案,并付诸实施,以提高公众的血管健康水平,降低动脉血管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

畅通生活守护健康

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1月(秋冬季)和每年的3~4月(冬春季)。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提醒,目前正是心脑血管病高峰期到来的时候,市民要给予重视。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经呼吁,只要改变生活方式,不吸烟、管住嘴、迈开腿、减腰围,心血管病就可防可治。胡大一介绍,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表明,90%的心肌梗死是由9大危险因素所导致的,即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日常生活缺乏运动、饮食中缺乏蔬菜和水果、紧张以及长期小量饮酒。

建议市民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这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不适症状为原则。此外,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