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6
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说不尽的庄子

宋子牛

秋山流丹,雁阵南翔,霜露渐重的晚秋时节,有庄子故里之行。

旷世哲人庄子安息在豫东平原、黄河之滨的民权县一个偏僻乡村。我们和海内外赶来的庄氏族人一起,向庄周陵焚香献花,行礼如仪。

游走于青松翠柏环伺的陵园内,读着来此膜拜的名家诗联,不禁思接千载,神逸八方,在历史的时空中穿越。

作为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或灵魂,也许是“逍遥游”,即追求心灵的放飞与自由。《庄子·天下》中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这种“仰望星空”的探究与思辨,是何等的豪迈与雄奇,何等的视野与襟怀!庄子还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他对“天人合一”、众生和谐伟大命题的诠释,很豪气,很超拔,很高远。

庄子在“秋水”篇中写了不少有趣的故事。他钓鱼与姜太公不同。老先生安坐濮水,既不为“钓人”,也不为“钓誉”,为的是“得鱼忘筌”般的快乐。正是这种恬淡心境、潇洒人生,使他对天地之道有了特殊颖悟。那次关于“鱼之乐”与惠子的辩论,轻松中透着智慧和机趣,至今为人乐道。他们还经常就“山与泽平”、“卵有毛”、“鸡三足”、“火不热”、“矩不方”、“白狗黑”等,进行驳诘研讨。话题看似悖论,实则彰显了哲人们思想气象的无羁、奔放与阔大。

许是机缘巧合,恰有几只黄花黑蝴蝶在陵园花丛上飞舞。这让我想起庄周“梦蝶”的故事。他老人家与蝴蝶互易的奇特梦境,自然是文学的意象,但却深寓哲理在焉。它释放的精神向度有自由自在,有事物转化,有爱情隐喻,还有几许禅意。庄周看似迷失了自我,实则玄妙无穷,发人深省。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句出《庄子·天下篇》。一尺长的木棍,今天取它的一半,明天取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剩下一半的一半,如此取下去,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这简单的事例,论证的却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思想。毛泽东在一次哲学谈话中,提到物体的无限可分时,就举此例说,“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庄子塑像耸立在蓝天白云下,长髯飘拂,衣袂凌风,那深邃的目光,正凝神视天际。塑像四围的级级玉石栏板,没有花卉人物、云龙图案,倒是刻着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诸如碧血丹心、沉鱼落雁、踌躇满志、大而无当、大方之家、扶摇直上、鬼斧神工、庖丁解牛、鹏程万里、螳臂当车、吐故纳新、望洋兴叹、邯郸学步、一日千里 、大惑不解、栩栩如生、相濡以沫、初生牛犊不怕虎,等等,有215个之多,全都源自于《庄子》,也早被《中国成语大辞典》收入。庄子作为非凡的语言大师,诸子中恐罕有比肩者。

身居陋巷,一贫如洗,“衣大布而补之”,时而散步于濠,时而垂钓于濮,在平均寿命不到50岁的先秦,庄子却活了84岁。这位高标独树的智慧老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极具浪漫个性。他有过显达的机会,但却断然拒绝了高官轩冕,只做了个漆园小吏。但他的游于物外的自由观、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却发散出恒久的浩然正气。

庄子的思想对现代人尤具启迪意义。物欲横流、浮华奢靡,他是厌恶并扬弃的。他强调生活的质朴,倡导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权威,内心世界永远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汪洋恣肆。隐于江湖,息影田园,看似“清静无为”的他,其实并非真的消极避世,内心深处一样有着体恤民生的悲悯情怀。

一抹林园,无限风光。“读罢南华锦绣文,焚香肃拜庄周坟,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圣贤的仰慕之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永不湮灭的是文心,是思想、是纪念。一部《庄子》,闪耀着一代文哲的智慧之光。仰望庄子的星空,让人愉悦、痴迷、神往,那里有撷取不尽的思想魂宝。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