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十八大精神进基层 上一版3
网格长的一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网格长的一天
——记新郑市梨河镇高班庄村三级网格长高俊乾
每天早上,高俊乾都要把村里的卫生巡查一遍。
看望过后还不忘嘱咐:“天冷,奶加热后再喝。”
每天例行的入户排查,群众有啥事都愿意找高俊乾说说。
“牛皮癣”、小广告影响村容村貌,高俊乾及时用简易工具清除。
落实了村民高金河住进敬老院相关事宜后,及时把这一结果向上级网格汇报。
登陆“郑州市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将相关信息上报。
向村民发放彩页,宣传“网格化”管理内容。
民情日记中记录了每天排查的内容和一些工作心得。
上午8点半的例行工作会议上,三级网格长及时向二级网格长做出工作汇报。

本报记者 陈扬 高凯 李伟彬 沈磊 边艳 通讯员 陈洁 侯景宇 文/图

编者按

连日来,新郑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全市上下立足岗位做贡献,万众一心谋发展,让十八大精神在新郑大地生根,让民生图景与十八大精神共振。记者走笔,本期通过“网格长”来看新郑市“十八大精神进基层”。

以网格化管理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以网格化管理实现党建网格全覆盖,夯实基层基础;以网格化管理激发网格工作新活力,推动“三化”协调新发展。现如今的新郑,“网格化”管理已深入人心,“网格长”们已深孚众望。

从柴米油盐到就业医保,他们事无巨细事事劳心;从心细如发到法理柔情,他们查矛盾于未发、止冲突于未起;从“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到“看得到也管得了”,他们及时上传下达,使社会管理各个方面不断完善……网格长是个平凡的岗位,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业!

走基层,进网格,带您体验三级网格长的一天。

天刚亮,舒展下筋骨,呼吸着新鲜空气,高俊乾信步走出家门。早饭前,作为一个三级网格长,在落实日走访巡查工作的同时,他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巡查卫生”。

“干净整洁的道路,大家走着也舒服嘛!”高俊乾和保洁员张二平一边聊着,一边帮着扫地、倒垃圾,“全当锻炼身体了!呵呵。”

上午8点30分,新郑市梨河镇高班庄村的村委会议室内,每天例行的“早茶会”正在进行。按照惯例,8个三级网格长分别汇报了昨天的排查结果和今天的工作重点,高班庄村二级网格长高国治又部署了一些其他工作,随后大家分别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始了全天的工作。

自从高班庄村网格化管理推行以来,全村8名网格长都在“格子”里忙碌。每天早上9点,网格长开始巡查和入户,这样的巡查一天两次,上午、下午各90分钟。

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原来是村民高金河从敬老院打过来的,正在给大家发放“网格化”管理宣传彩页的高俊乾忙停下手里的活儿,接起了电话:“在敬老院还好吧,啊?院民给你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嗯,喜欢就好,喜欢就好……”放下电话,高俊乾长吁一口气,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嘴角也不由扬起了一丝笑意。原来,63岁的五保户高金河心理上一直排斥去敬老院,认为去了太冷清。在做了多次工作后,高俊乾只能下“狠招”:不行了我再把你接回来!现在听说高金河很喜欢敬老院,高俊乾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从一家到另一家,高俊乾有计划地“串着门”。走在路上,村民们看到他,都挥手打招呼,或上前攀谈几句,很是亲热。

气温骤降,村里的贫困户王遂常年卧病的老婆又感染了风寒。虽然昨天刚帮忙抓了药,高俊乾心里还不踏实,今天又提了箱奶,过来瞧瞧。

“高班庄村是‘大家’,网格就是我的‘小家’,‘格子’里的居民就是我的家人!” 冷风呼啸,但是高俊乾的话,真如大雪纷飞中燃烧的炭火,更加暖热了村民的心。

随便翻开民情日记,上面都是这样的内容,“哪家水管坏了,哪里垃圾又随处乱丢,谁家两口拌嘴了……”乡亲们的大事小事烦心事,只要网格长听到、看到、感受到,民情日记上都会件件有体现、事事有着落。

每天下班前,网格长需要将“一日双巡”的记录分别记录三份:一份民情日记、一份例会记录、一份巡查记录。天依然晴冷,即使拿不稳笔、写出的字也有点歪扭,但是高俊乾仍然一丝不苟地记录着一天的点点滴滴。

“其实网格长是个苦差事儿,每天琐事很多,要想管好‘格子’啊,全靠爱心、责任心和耐心。”谈起“格子”的“管理经”,高俊乾感触很深。高俊乾的“格子”里有47户居民,176名住户,在高俊乾那里,所有居民统一建立了家庭成员档案,他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然于心。

梨河镇纪委副书记郝茂林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走门串户,一边收集政情村情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一边主动协调邻里关系,及时堵塞防范漏洞、化解矛盾纠纷,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唱独角戏的局面。”

网格长,每天就在自己的“网格”里走动,似乎永远都走不出去。但是,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真正走不出去的是矛盾和纠纷,走进来的却是幸福和安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