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回忆童年的冬天
坚韧地活下去
人生才有希望
人生
感悟
“女贞”飘香溢满园
流年岁月
难忘的高中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难忘的高中生活

难忘的高中生活

李品

我的高中生活是在新郑一中度过的。她承载着学子们的记忆,这些记忆无法复制,并让我记忆犹新。很多时候,我会怀念起这所母校。

新郑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很多历史文献都记载有新郑的故事。新郑一中也沾染了这样沉郁浓厚的文化气息。一次语文课,讲到《左传》时,老师读了这样一段话:“(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她告诉我们,离一中不远的新郑老城墙,就是当年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地方。皇帝、韩非子、张良、白居易等等都曾在这里成长,鼓励我们以先人为榜样,努力学习,成就一番作为。

我们以一中为骄傲,以在这里读书为自豪,如今回忆母校总是那样的温馨,可是当年的心情,却像小孩子面对妈妈严格的管教一样,并没深刻体会到她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记得那时,我们每天都是五点多起床晨跑早读,睡眼蒙目龙,总盼望着多睡一会儿。但每每到教室,老师就已经在门口等候着我们,教室中甚至还有同学在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时间背书。有老师们的以身作则和学习的榜样,在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中,我也养成了勤奋的习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形成了踏实肯干的人生态度,学会了珍惜分分秒秒。

记忆中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喊着响亮的“1,2,1”的口号, 在黎明中晨跑;我们埋头苦读,书桌上堆放着高高的教参书;我们去热水房接水时,总不忘记顺便帮其他同学也接一杯;我们在食堂安静地排队,等待着自己的“馍夹素鸡”或者其他的“一中特色菜”,还有几个同学在排队时也不忘记拿本书在看……

我是住校生,由于家在外地,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自理生活。记得第一次洗被单,我洗完想晾晒时,桶里的被单却怎么也提不起来——对十四岁身单力薄的我来说,浸透水的被单太重了。可是学校熄灯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如果熄灯后还留在水房,就会打扰其他的同学休息,要被扣分处罚的。心里着急加上想念妈妈,泪珠就爬到了脸上,我忍不住轻轻抽泣起来。这时候,室友进来,看到这种情况,放下自己手中的衣物,什么也没说,和我一起拧干了被单,帮助我拿出去晾晒。我已经不记得我们说过什么话了,或许当时什么都没说。没有要求,没有寒暄,就是这么自然的,她做完这一切,就端起自己没来得及洗的衣物走了。可是,这种淳朴美好的同学友谊,我会永远记得,不会忘怀。

青春奋斗的三年,是最辛苦最磨炼也是最刻骨铭心的。如今步入社会,再追忆那种咬牙奋进勇敢拼搏的姿态、单纯深厚的同学情谊,不禁感慨万千,那热血奋进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关于新郑一中的记忆,那么多那么久远,她永远永远在心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