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精彩的演出,群众看得如痴如醉。
专业文艺工作者进社区,帮助群众提高舞蹈水平。
市群艺馆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社区文化展演有声有色。
广场文化红红火火。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
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由业余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碧沙民族管弦乐团常年进行公益演出。

“我们广场舞蹈团,从70多岁的老奶奶到二十出头的小姑娘都有,还有姑嫂、母女一起来跳舞的呢!”每天清晨,碧沙岗公园里都能看到一群快乐舞蹈的郑州市民,他们还参加了郑州市首届群众(社区)文化艺术节,从普通市民变成了“社区明星”,站到了从未上过的专业大舞台——他们只是我市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生活的缩影。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今年以来,随着我市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围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哲表示,文化也是民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支持、努力下,郑州市第一届群众(社区)文化艺术节、郑州首届曲艺大赛、郑州第一届“群星奖”评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出现在美丽绿城的大街小巷,郑州各处都是“群众看,群众演,群众乐”的喜人局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我市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进社区,通过培养舞蹈、戏曲、书画等艺术门类的基层艺术骨干,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使基层拥有自己的永远不走的文艺工作队,仅今年一年就培训了基层文艺骨干1000名;我市还通过“群星讲堂”等活动,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真正关心和爱护广大文艺工作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此外,我市还积极寻找开展群众文化的突破口,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在社区搞调查摸底,详细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按“需”开展更贴近、更了解、更有利于群众的各类文化工作,形成了群众带群众、专业带骨干的可喜局面。在给群众文化工作找出口方面,通过适时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曲艺大赛、群星奖评选等活动,展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风采、积蓄了我市人才队伍和群众文化资源,筹建的郑州文艺节目库和郑州文化艺术网,为广大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为了给群众文化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我市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财政、教育、卫生、公安等各个部门条块结合、社会联动,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参与其中,各县(市)、各居委会动起来,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良好局面,广大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和提升。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的一年里,我市还将继续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拟将新建200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培训1000名基层文艺骨干,重点扶持民间文艺队伍,并组织开展第十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暨第十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评选、郑州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文艺创作大赛、“欢乐中原·魅力郑州”群众文化活动、以绿城广场为主阵地的广场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展演以及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真真正正享受到文化带来的欢乐。

策 划 张永 杨光 摄 影 许大桥 李焱 文 字 左丽慧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加快推进三大主体工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