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化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幸福敲门到俺家
生态区建设规划通过审议
打造一街一景靓化工程
让拆迁群众温暖过冬
举办爱岗敬业主题演讲
组建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
加强客户经理培训
实施量化分级监管新模式
“闲人”张大姐的
忙碌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幸福敲门到俺家
——社区居民学习十八大精神感受新变化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冯建红

当前,全市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气氛热烈,基层社区学习热情更是如火如荼。日前,记者来到中原区棉纺路街道办事处辖区社区看到,社区居民坊间热议党的十八大报告。报告似春夜喜雨、如冬日暖阳,丝丝柔柔滋润到居民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免费保姆到俺家

一走进四棉西社区低保户李守常的家门,记者看到屋内虽陈设简单,但整洁有序,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

李守常今年68岁,肢体三级残疾,2003年以前一直在农村老家与年迈的父母生活,父母去世后,随哥来郑。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李守常并不感到孤单,政府为他办理了低保、医保,逢年过节还有慰问品、慰问金送上门。2009年,政府埋单又为他请了“免费保姆”,每天按照他的意愿免费服务一小时,打理家务洗衣拆被。

“俺社区刚接到通知,正准备为李守常老人申请廉租房呢。”采访时,四棉西社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党的政策真是好,没想到俺这孤老头子还有政府管。”李守常说着眼泪汪汪。“党的十八大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俺又看到了新希望。”李守常期待着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群众的日子全面奔小康。

千里思念鼠标牵

“哎,儿子,别急我还没点确认呢。”看着电脑页面上闪烁着的语音提示,电脑旁王树朴老人着急地和老伴说。

原来,是王树朴儿子发了邀请,他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王树朴老两口视频聊天。王树朴老人是原国棉四厂退休干部,以前老两口辛苦挣的钱全都用到孩子的教育上,儿子终于学业有成,又娶个如意的儿媳妇,如今小夫妻都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工作。孩子不在身边,王树朴夫妇在家百无聊赖,打国际长途太贵舍不得,后来买了电脑老两口还注册了QQ号,儿子一下班就上线视频聊天,天天能见到儿子,他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社会发展真是快,以前儿子在国外不回来,我们也不知多久能见一面,现在网络发达真方便。”王树朴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党的十八大报告我看了,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俺两口等着享福了。”王树朴说。

关爱圆子大学梦

让国棉四厂中街的蒋建新感到温暖的是,小家庭的困难能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没有社会的关爱,俺家不知道该怎么渡过难关,儿子也不可能顺利走进大学教室。”蒋建新激动地说。

蒋建新家有双胞胎儿子,两个儿子分别于2010年、2011年考上大学。2010年当大儿子拿着录取通知书并说出要交的学费时,他这个当父亲的笑脸里隐藏着难言的苦涩。当他左拼右借,还未凑够学费的时候,郑州市开展的“金秋圆梦行动”使他家柳暗花明。经过社区的努力,他的大儿子成为资助对象,大学四年里每年获得4000元的学费补助。2011年,他的小儿子又考上大学。一个贫困的家庭供养两个大学生,让蒋建新很自豪。

蒋建新家还是政府实施的困难家庭保障房政策的受益者。他申请的经济适用房顺利通过,入住经济适用房小区——西湖春天小区,结束了三代人同住蜗居的生活。“‘幸福快车’加速开进了我们家,我们的生活一天一个新变化。”蒋建新高兴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