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1
11
中原收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毛笔字与数码摄影

张文明

如今老年摄影大多用数码相机拍摄,其影像又大多平平,何也?究其因,有人归咎为后期数码暗房。笔者则认为,既然是摄影,还得从摄的基本功谈起,这让我想起了写字。而今,办公机具日新月异,人们使用起电脑,写信、著文、开收据……一律发电子邮件或打印,连钢笔、复写笔之类的硬笔都不用了,谁还掂那没有半两重的毛笔?然而,拐回头再看看所写的方块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歪歪扭扭,缺胳膊少腿,咋看咋不美气。硬笔书法尚且如此,想那毛笔字写得可想而知。倘若,硬以“童体”或“残缺美”去“打肿脸充胖子”,那也不能自圆其说。瞅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陆定一他们写的字,当今的“家”们,哪一个能与之比肩?

摄影依然。先不说原始的针孔摄影,单就讲胶片时代摄影,远比当今的数码摄影难度大得多。可是,其影像还没有沦落到被人戏说为“傻瓜”的地步——只有“傻瓜”才拍出“傻瓜照片”来!何哉?因了胶片缘故,摄影人必须掌握胶片的感光性能,了解其宽容度,甚至色温,设定好光圈,控制好快门,运用好拍摄技巧,再加上暗房技术,方可晒印出一张较理想的照片来。后来,傻瓜相机普世,彩扩店林立,一句“你只需按一下快门,剩下来的事由我们来完成”的广告词,几乎将摄影人完全变成傻瓜了。进入数码摄影,连胶片都不用了,只要放在自动档或P程序,咔咔嚓嚓一通,即可及时观看效果,不好就删,很有点像电脑打字,错了抹去,不留痕迹。快捷则快捷矣,却再也见不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范例。易言之,人们不再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其影像也难免平庸。

要克服数码影像的平平,不妨借鉴一下写毛笔字。既然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何不从掌握毛笔开始——即从掌握数码相机开始呢?笔者倒主张摄影者先不必使用自动档和P程序,而是先从手动档开始,设定好较低的感光度,预设好快门和光圈,连对焦也不要自动,就像小孩初学走路,一步一步地来,去掌握照相机的性能,然后为己所用。说白了,你要掌握照相机,而不被照相机所左右。当然,如果你已掌握了上述的基本功能,使用一下数码相机上设计的程序也未免不可。但笔者主张,要敢于打破或打乱原有程序作一些试验拍摄,说不定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任何程序,都是在总结前人拍摄经验的基础上而设定的一种“保险指”——既不会拍摄不到清晰的影像,也不会拍出令人吃惊的照片,得到的却是一般平庸的影像。

顺便说一下PS。不论怎么说“与时俱进”,上了年纪的人看到洋文,尤其是缩写的外文,亦还是头大眼昏。别人我不清楚,单就曾经学过几句俄文的我,也早就忘个干干净净。而今,报刊上动辄来点英语或什么的缩写,老实说,我看不懂。借此斗胆问一声:年过半百的老年人,有几位看得懂呢?拿PS说罢,我查了查资料,原来是“photoshop”的缩写,怎么念我不知道,但报纸注释为“数码影像手段”。这就带来了不小的阅读困难,哪里谈得上应用?因此,“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不敢为。对于摄影,我向来主张突出一个“摄”字,也就是说,摄影姓“摄”,而不姓“皮”——影像拍不好,任凭你怎样PS,也难制出好照片。所以,我希望老年影友还是先从拍好照片入手,进而跻身摄影家行列。换言之,写好你的“毛笔字”,然后再当“书法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