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
syh2c18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

01马俊欣, 男,47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1987年,临近大学毕业时的一次意外,让他留下了瘫痪的后遗症。他忍受着后遗症引起的伤痛,以坚强的毅力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和痛苦,坚守本职岗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6年来,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投入工作,虽然备受病痛折磨和困扰,但他从不言苦、不叫累,对工作一直默默坚守;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克服行走不便,亲赴现场调查核实,主动帮助受害人调解,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落在实处;他始终把名利放在身后,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总结创新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提升工作效能。

2011年以来,马俊欣同志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平顶山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02尹继云, 男,56岁,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主任医师、院长。

尹继云从军30多年,把自己交给了祖国,交给了人民。从医生到科主任再到副院长,他没歇过一个公休假、完整的星期天。2003年“非典”突袭,他主动向省卫生部门请缨:“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们这里送!”陕县煤矿抢险,他亲率医疗队赶赴现场,救治了64名遇险矿工。汶川大地震,医院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承担伤病员救治部队医院,这个“唯一”又是他主动抢回来的。他先后70多次亲自带队,深入偏远山区、革命老区送医送药;医院共拿出100多万元,免费救助百岁老人任秀芳、铁丝男孩赵帅、老英雄李文祥等特困家庭、五保老人、优秀学子,就连社会上无主老人、吸毒人员都把他当成了亲人,把医院看成自己的家。

作为一个院长,他襟怀坦荡,甘为人梯,推出了“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刘苏冰。目前,医院已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省级以上知名专家65名、博士10人、硕士33人,涌现了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

03 左春秀,女,80岁,郑州铁路局郑州车站离休职工。

1963年1月,左春秀调入郑州车站任团委书记,她先后担任客运车间、售票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务,1989年从纪委书记的岗位上离休。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践行入党誓言,离休不离站,23年如一日持续发挥余热,发动车站离退休老同志成立老年义务服务队,自发捐款建立了“困难旅客服务基金会”,帮助困难旅客解决燃眉之急。20多年来,她先后为110名旅客垫钱5000多元,办好事1万余件,被旅客誉为“铁道线上的活雷锋”,连续15年向江西、河北西柏坡、荥阳和郑州铁一中等7个地区和学校捐款3万余元,资助1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左春秀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指导奖”、“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全国铁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铁道部先进离退休干部”等称号。

04 仲胡周,男,42岁,河南仲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仲胡周的人生感言是:“仲记企业的事业有多大,我们就把慈善做多大;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别忘了善待他人。”十几年来,靠着自己刻苦努力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凭着一颗炙热的爱心和一碗普通的手擀面,仲胡周带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郑州餐饮市场赢得了一片天地。仲胡周一直热衷于从事慈善事业,坚持常年拿出企业盈利的30%捐向社会,目前已累计向社会捐款达1800多万元,帮助低保贫困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大学生48000多人次,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仲胡周于2009年3月入选“河南十大爱心人物”,2010年4月入选“中国十大慈善家”。

05 刘 洋,女,33岁,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包括一位女航天员,她就是刘洋。1997年8月,刘洋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女飞行员,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空军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之一。她曾任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能驾驶7种机型,安全飞行1680小时。2010年5月,她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刘洋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年6月16日,她被选为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宇航员。

女航天员“飞天”,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刘洋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她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盛开。作为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瑰园。”

06 孙克会,男,54岁,洛阳市汝阳县王坪乡孤石小学教师。

孙克会13岁那年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腿,后来就一直用拐杖支撑自己,也支撑着他在偏远山区从教的36年。他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残志坚、爱岗敬业、勤奋好学、无私奉献,尤其在妻子体弱多病、儿子身患重症、家庭负债累累的艰难困境下,仍情系山村教育,凭着一颗炽热的心、一根代步的拐杖、一辆简易的三轮椅,诠释了师德的高尚、师爱的伟大,托起了山区孩子们的希望,用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心血和汗水塑造了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教书育人36年,每每遇到困难群众和特困学生,他总是慷慨解囊,尽管自己的家庭负担沉重,但他数十年如一日,捐款捐物已超过万元。

孙克会受到省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文明网组织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孙克会入选“中国好人榜”。

07 李玉萍,女,68岁,开封退休教师。

1988年3月,李玉萍从教师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了青少年犯罪不断年轻化、成人化发展的报道,决心发挥自己的特长,教育、帮助、拯救失足青少年,再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从此,她把自己后半生的坐标定在了帮教工作上,不管三九寒冬、三伏骄阳,长年累月到监狱、劳教所、刑满解教人员家里做工作,用真诚的爱心、永不放弃的决心拯救了一个个步入歧途的罪犯,一干就是20多年。23年来,李玉萍先后对700多名青少年犯罪人员进行了帮教,有400多人回归到社会;她努力化解帮教人员中出现的夫妻矛盾,有7个家庭破镜重圆;她坚持不懈地维护妇女及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协助公安机关解救4个被拐卖的少女。

李玉萍的帮教工作受到了中央和我省新闻媒体的关注,各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她的感人事迹。

08 李权卿,男,44岁,濮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二大队民警。

李权卿长期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第一线,被誉为“濮阳排爆第一人”,为打击各类涉爆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入警8年来,他先后执行安检防爆任务140余次,处置各类涉爆现场101次,排除销毁炮弹607发、引爆雷管49万余枚、电引火头15万余个、炸药9760公斤……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虽然伤痕如花,但他笑容依旧。2011年5月28日,李权卿在销毁一批烟花爆竹时遭遇意外爆炸,倒在了血泊中。经医生全力抢救,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终生残疾:双眼视力从1.5降至0.4,双耳耳膜穿孔,听力神经受到器质性损害。事后,人称“李三多”的他说的最多的是:“如果有涉爆险情,我还会第一个冲上去!”

李权卿曾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濮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09 李守禄,男,44岁,信阳市固始县往流镇邓圩村农民。

李守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000年2月,他来到北京市朝阳区燕京啤酒集团批发部当送货员。他多次救人于水火之中,还积极参加了北京“7·21”抗洪抢险工作。工作之余,他在首都做义工,维护交通安全,长年坚持照料孤寡老人,以自己践行“三平”精神的实际行动树立起河南人的良好形象。今年7月份,北京连降暴雨,城区洪涝灾害严重。身为志愿者的李守禄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救人、运物,整整忙碌了一个星期。如今,李守禄依然在北京打工,做着送啤酒的工作,清贫之中仍在坚守, “我将继续给客户送啤酒,继续当一名志愿者,继续为河南增光添彩。以后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别人有困难、有危险,我还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

李守禄的事迹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北京市于2010年12月授予他“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10 李国喜,男,58岁,生前系驻马店市遂平县褚堂乡屈庄村农民。

2012年1月17日下午,李国喜在去白云纸业上夜班途经孙沟河桥时,发现褚堂乡沟南刘村邓庄组群众张景凤母子3人不慎落水。他不顾天寒地冻和个人安危,跳下电动车,一路小跑来到河边,跳进刺骨的冰水中奋力施救。母子3人得救了,李国喜终因天气寒冷、体力不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追忆李国喜的一生,惊天义举并非偶然。他长年照顾五保老人张李氏,帮助村里老百姓解决吃水难题;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自己当时每月工资800多元的情况下,捐出700元;他爱护工友,大家习惯亲切地喊他“好大哥”。

李国喜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网友将他誉为“英雄大叔”、“最美农民”、“罗盛教式的救人英雄”。河南省人民政府追授李国喜烈士荣誉称号;河南省总工会向他追授了“五一劳动奖章”。

11 李博亚,男,20岁,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2012年7月9日下午5时40分,郑州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李博亚在天津铁路公安处所辖昌黎火车站派出所协助维持秩序时,发现一中年男子欲卧轨自杀。就在人们的惊呼声中,身着蓝色铁警制服的李博亚,紧跟着跳了下去,奋不顾身冲向滚滚车轮救人,双小腿被压断。李博亚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也引发了微博粉丝的热议,百万余网友通过微博向这位“90后最美学警”致敬。“我不后悔”,“我是男子汉,我是铁警人,我应该弘扬铁警精神!”他的英勇事迹,他的坚强乐观,不仅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更感动了亿万国人。经过3个月的精心救治,李博亚已经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返回到家乡河南郑州河南省假肢中心进入康复训练阶段。目前李博亚断肢再植的右脚血液循环良好,情况稳定。再过一段时间,他将安装假肢并返回学校,如果一切顺利,明年有望恢复正常行走。

李博亚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12 张 贵,男,19岁,商丘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张贵是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但他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5岁时的一场事故让他永远地失去了双腿,但高位截肢的他却不甘心于整日坐轮椅的不便,无数摸爬滚打之后,这个自强自立的阳光男孩学会了用两只板凳代步“走”路。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板凳男孩”。2011年7月,张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商丘工学院。在学校,他不仅心态乐观、能自己做的事情从不麻烦别人,而且经常帮助同学。身为班里的心理委员,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面对生活要积极乐观。利益面前,张贵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别人多受益,用实际行动回报集体给予自己的温暖。一年一度的国家助学金评定,他的各项条件都符合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却坚决把宝贵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

张贵的感人事迹先后被全国数百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板凳精神”感动了国人,更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图强,矢志报国。

13 赵 琦,男,82岁,生前系洛阳市涧西区青岛路三街坊退休科技干部。

赵琦1930年1月出生,1950年参加革命,在41年的工作经历中,有33年在河南,其间23年下放在基层,为河南的发展默默奋斗了一生。在西北大学求学时,赵琦为抢救志愿军伤员,不顾体弱献血过量落下病根;“一五”期间,在北京中央直属单位任外国专家翻译,为填补国家电力空白绘制蓝图;“二五”后期,应地方工业人才告急,他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优越的京城生活,像老英雄李文祥那样落户农村,舍小家顾大局拖家带口来支援河南建设,从此坚守粮食生产一线20年。重返工业战线后,他踏踏实实只争朝夕,以拼老命的精神忘我工作。退休后生命不息,他奉献不止,常年义务巡查城市各个角落并发现问题及时曝光,为创建文明城市放光发热。他一生乐善好施,不图名利,助人为乐,为党和人民做了一辈子好事,临终前还无偿从事党的统战工作。

赵琦的事迹被社会各界广为传扬,中央和省级媒体赞誉他为 “党外人士中的李文祥”、“知识分子队伍中的李文祥”。

14 胡发生,男,84岁,洛阳市伊川县鸦岭村农民。

胡发生在有些人眼中,是个行为怪诞的“怪老头”。他每天一瘸一拐地拾破烂,几乎不说话。但就是这样一个“怪老头”、这样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却已经连续17年将自己收破烂所得捐给村里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给敬老院的老人购买中秋月饼……1952年,身为民兵队长的胡发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40多年,他作为村党支部委员,担任过村委会的保管和出纳。1961年,胡发生因在地里劳动时,被山上掉下的土块砸到左腿,从此落下了残疾。1995年,胡发生不再担任村干部,但他觉得应该为村里的学校做些什么,便开始每天拄着拐杖,在村子附近拾破烂。于是,破烂变成了一支笔、一本书、一个书包……胡发生家境殷实,儿女们都很孝顺,根本不需要他这么辛苦,所以刚开始拾破烂时,老伴和儿女们极力反对,可大家怎么劝都没用。如今,胡发生的老伴成了他的帮手,他家不足2米宽的过道里,摆放的都是经过分门别类整理过的破烂。

胡发生常说:“俺是村里第5个入党的,吃再多苦也没啥,哪怕每天只能捐出一毛钱,我也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4个字!”

15 胡利朋,男,23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

胡利朋有很多“别称”——“坚强哥”、“新青年”、“正能量”……都是媒体和网友给他的。他坚强,源于生活所迫。自幼家贫的他,先后失去父母的关爱,只有盲眼的奶奶、卧病的姐姐相依为命。生活没有改变他人生的航向,却让他更加执着,他挑起家庭重担,拼命读书考学,带着奶奶上学。他坚韧,内心阳光向上。他说,“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为了养活自己,他卖东西、做代理、打零工、发传单,用奔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团队,在创业中抒写青春的诗篇。他坚信,感恩是一种良心。他的账本写满了诚信,79项借款有名有姓,借借还还,项项清晰,他创业之初就主动放弃学校资助,在家里生活依然拮据的情况下毅然捐助他人,彰显大爱情怀。他坚守,用孝悌诠释亲情。他说自己是奶奶的眼,要让奶奶看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要让奶奶看到自己的成长。

胡利朋,一个阳光、自信、充满理想的大男孩,正在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坚持梦想的每一个人。

16 袁素英,女,60岁,驻马店正阳县真阳镇环卫所环卫工人。

袁素英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居住在一间仅有20多平方米的狭窄小屋,却在10年间含辛茹苦收养了66名弃婴,照顾孩子吃穿住用。为供弃婴上学,她卖掉了准备留给儿子的141平方米的房屋……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慈善妈妈”。2002年,袁素英唯一的孩子当兵复员后不幸身亡,时年49岁的袁素英感觉塌了天。袁素英和丈夫徐正华膝下无儿女,就想到民政部门领养一个孩子。2003年冬,经正阳县民政局同意,她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取名“冬至”。自那以后,袁素英老两口就开始收养和照顾弃婴,10年来,最多的时候,袁素英每年会照顾10多个弃婴,最小的不足1月,最大的也只5岁左右,多数孩子都有残疾。经过他们的精心护理,有的孩子开口就喊出了“爸爸!妈妈!”每当此时,他们既激动又自豪。

对于袁素英的举动,有些人不理解,“那么辛苦,图啥呢?”袁素英总是笑着说:“什么也不图,就图孩子们有个温暖的家,做点好事比什么都强。”

17 徐云玲,女,53岁,驻马店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小学马庄教学点教师。

徐云玲在大山深处巴掌大的学校代课,一“代”就是25年。因为她的坚守,当地适龄儿童无一失学。茅草教室不能遮风避雨,她和丈夫上山采石,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回。她还拿出1年的全部代课工资买来水泥、木料,耗时3个月,硬是盖起了3间石头教室。每次上课,徐云玲先给三年级上,讲够一节就停下来布置作业,然后再教二年级,接着教一年级,最后教学前班。前些年,山沟里穷,不少家庭没钱供孩子念书,徐云玲就减免书杂费让这些娃娃上学。夏秋季节,山间易发洪水,她就早接晚送,把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碰上学生生病听不成课,她利用星期天或挤时间,跋山涉水去学生家中补课。25年来,徐云玲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她的学生有的升入初中、高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读了博士。2010年初,她被破格转为正式教师。

徐云玲被评为“驻马店市三八红旗手”、“驻马店市巾帼建功标兵”,并荣膺“驻马店市感动天中十大人物”,2007年,她被全国网民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小人物”。

18 彭兵先,男,30岁,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鹤壁市支队消防战士。

2012年6月26日,鹤壁市开发区迈奇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发生锂电池连环爆炸。作为第一到场力量,彭兵先冒着如子弹般飞来的锂电池爆炸物,深入现场进行火情侦查和人员搜救。火灾扑救战斗持续了整整12个小时,彭兵先不知多少次被加压后的水枪掀倒在地,双手被震碎的玻璃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鲜血直流,但他始终坚守在阵地最前沿,直到大火被成功扑灭。平日里的彭兵先,始终保持着一份赤子情怀,用满腔热忱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他为战友解决家庭涉法问题、生活困难、弟妹辍学等实际困难17件,长年照顾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捐献个人工资2万余元——在战友们的眼里,他就是活着的雷锋。

彭兵先入伍12年来,先后参加灭火战斗1260余次,抢险救援1820余次,营救被困群众150余人,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班集体三等功1次,并被授予“全省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标兵”、“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9 温 飞,男,39岁,新乡市封丘县荆宫乡中心幼儿园园长。

转业军人温飞于2008年在家乡办起了全乡第一所免费幼儿园。建幼儿园的20多万元费用,是他东拼西借凑起来的。幼儿园每学期只收取35元的书费和30元的电费,为的是让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办学几年来,温飞解决学校每月至少6000元的花销一直困难重重。2010年,温飞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把新乡市的房子卖掉,将卖房的30多万元全部拿出来用到学校。为了这所免费幼儿园能继续办下去,去年春天,温飞和他哥哥又借钱共同投资办了一所小学。他说:“这样可以把小学收的费用补贴到幼儿园上。”日久见真情,温飞所创办的这所免费幼儿园,不仅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也得到了爱心人士关注。现在,来他幼儿园上学的孩子也在逐年增多,其中有不少孩子都是从外村来的。自2008年以来,这所幼儿园免费培养照顾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孤儿1100余名。

2012年9月6日,温飞被评为“河南最美乡村教师”。

20 曾 伟,男,47岁,邓州市彭桥镇彭桥村乡村医生。

曾伟1991年7月毕业于南阳卫校,现在邓州市彭桥镇彭桥村卫生室工作,兼任南阳张仲景传统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同时还是邓州编外雷锋团彭桥镇卫生排排长、南阳医专兼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他21年潜心学习医疗技术,倾心服务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把青春献给了他的家乡,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好评。曾伟不但医术过硬,更时刻谨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他尽自己所能捐出1000元;2003年“非典”期间,他密切关注从疫区返乡人员的身体状况,发现高热病人,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检查,一有可疑病例立即上报;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又捐了2000元;2012年9月彭桥镇教育基金会成立,他再次慷慨解囊,无私捐助。20年来,曾伟为患者减免和垫付的药费超过30万元。

曾伟常说,“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挣钱,而是帮助患者摆脱病魔,是看到他们康复后脸上展现的笑容”。

21 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移民征迁、生态保护干部群众先进群体(团体)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和泽被后世的千秋伟业工程。面对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战线最长、工期最紧、难题最多、任务最重的严峻挑战,我省南水北调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建设者,紧紧围绕国务院确定的“2013年底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目标,主动放弃节假日,白天黑夜连轴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真心感动百姓、用智慧创新方法、用胆略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移民征迁、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广大移民征迁群众顾全大局,远离故土,割舍亲情,积极主动搬迁,做出了可贵的奉献和牺牲;工程参建各方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勇克难关,大干苦干,以务求必胜的决心,全速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移民征迁群众和谐稳定,水质始终达标,得到了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沉甸甸的成绩凝聚着所有南水北调战线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彰显出一个时代的强音——-这是一个善战的群体,一个奉献的群体,一个英雄的群体,一个可敬的群体!

今天,我们把镜头聚焦其中一位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一线建设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6标项目经理陈建国:长兄抱憾离世,他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慈母撒手人寰,他正在工地上奔波操劳; 当七旬老父缠绵病榻,他又作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将父亲接到工地,带着老父修干渠。面对工程技术难度大、工期紧迫的严峻形势,他敢于创新解难题,千方百计抓进度,不留情面抓质量,使方城6标在南阳段历次评比中均名列前茅,其中6次荣获第一。2012年11月2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号召全国南水北调系统干部职工学习陈建国同志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崇高精神,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