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分作文背后的故事
赛维教育云计算
产业园昨日开工
二七区开展健康
教育进公厕活动
全国英语等级
考试开始报名
艾滋病患者补助
增至每月200元
唇腭裂患儿
免费手术启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分作文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红 李娜 实习生 张雅静

好文章是个人学识与修养的体现,高考作文,更体现了学子十年寒窗积累沉淀的综合实力。

省招办统计显示,我省2010年~2012年近三年高考作文取得满分的学子中,高考当年被大学录取的有168名。其中,被“985”、“211”等重点高校录取的有64名,还有32人当年没有进入大学。

这些经过高考洗礼的“特殊”考生,人生际遇如何?生活学习现状怎样?写作才华是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报记者走近这些考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专业和爱好并不冲突

【人物档案】 王浩博

毕业于郑州一中

现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

2010年高考作文满分60分

虽然2010年高考作文获得满分,但王浩博现在学的却是工科。他笑言:这可不会影响自己以后的“文学梦”。在王浩博看来,工科背景反而有助文学创作。未来,他想成为像刘慈欣那样的作家。

“诗歌、散文、小说等,我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提起读过的书,王浩博如数家珍。而当年高考作文的成绩,也并非偶然,从小就沉迷于书海的王浩博非常注重阅读积累。念初三时,作文经常满分。

不少同学羡慕地向他讨教,他给出的“锦囊”是:多阅读,写出具有自己特色、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样才能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

如今,王浩博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写作,只是我的一个爱好,专业和爱好并不冲突。”王浩博说,即便当时知道自己作文获得满分,他依旧会毫不犹豫选择理工科。

而他心目中的偶像刘慈欣,本身既是工程师也是科幻作家。

“理工科学生善于思考,能通过周围的观察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等我工作稳定,有了一定生活阅历和积累,一定会从事文学创作。”王浩博言语中,吐露出自己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本好书让我突然开窍

【人物档案】张洁

毕业于武陟县城关高中

现就读于大连大学

2010年高考作文满分60分

2010年高考,焦作考生张洁的作文获得了满分60分。但因为身体原因,其他几门考试失利,选择了复读。

张洁的母亲告诉记者,高考前三个月,张洁病了,考前身体一直不好,那年高考没发挥好。但张洁妈妈自豪地说,张洁的语文一直特别好,尤其是写作。

张洁回忆,其实自己从小读书并不多,在农村,接触的书很少,初高中的课外书也多是《意林》、《读者》,而自己读到的第一本好书是高二音乐老师推荐的《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书不管在感情上,还是对家庭生活琐事的描写都很棒,用了两条线索对比着写,这让我在写作上突然开了窍。”张洁说,从那以后她便爱上了名著。

经过一年的复读,张洁考上了大连大学,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梦圆了,张洁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编辑,从事文字工作。虽然现在学习专业知识有些枯燥,但就像苏童老师说的,‘写作靠的是灵感,跟专业无关’,我会谨记这句话。现在的我,欠缺的知识还很多,我会多读书、读好书来充实自己,这样就会离理想更近一步。”

语文课本是我的最爱

【人物档案】王璐

毕业于郑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现就读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0年高考作文59.5分

2010年,王璐高考作文59.5分,但因数学失利无缘大学。复读时,王璐恶补劣势科目,最终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门。

王璐从小爱读书,没什么课外书,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就成了她最好的课外书。每次哥哥姐姐新书发下来,她都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后来,父亲留意到小女儿这点,就投其所好,每次只要考得好,都买书奖励她。

从小的阅读积累,让王璐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0年高考,王璐语文成绩很高,但严重的偏科使她无缘大学。

“复读时,我的减压妙招源自一位作家,每每阅读她的文字,总给人一种向上的心态,我欣赏她笔下对生活的态度。”有效减压后,王璐制订学习计划,劣势科目重点学习,优势科目则巩固学习。一年下来,王璐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语文不是短时间能补上去的,它需要长年累月的知识和素材积累。”王璐说,“从小学开始,我就有一个素材积累本,经常摘抄或剪贴一些优美的词语、美文。”

上了大学,王璐坚持写日记,她说:“素材最好的积累是摘抄和随笔,包括用文字来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思想的波动、某天的所见所感所想。”

第一篇作文是爸爸代笔

【人物档案】张梦玲

毕业于固始县永和高中

现就读于江苏常州大学

2010年高考作文58分

说起高考作文的高分,张梦玲坦言,人生中第一次写作文还是爸爸代笔,成为范文被表扬,自己感到害羞,反而激励她从此爱上了写作。

故事要从她小学三年级时说起。那是她第一次写作文,看图说话。“当时不知道怎么写,年龄也小,磨磨蹭蹭写了一上午,好不容易写完了,兴致勃勃拿给爸爸看。本以为会获得表扬,谁知老爸一看说,你这也叫作文?”梦玲说,失望之余她只好拿回去改,可直到第二天晚上也没改好。

“当时可着急了,因为马上得交作文了。老爸一看,算了,他帮我写吧。”让梦玲没想到的是,老爸代笔的作文竟成了范文,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出来。“当时,我很不好意思,心想这下完了,以后写不好可咋办,不就露馅了?”压力之下,梦玲竟爱上了写作。

因为写作,梦玲还获得了很多奖励:小学六年级参加作文竞赛获年级第一名,初二参加作文竞赛获三等奖……

如今读大二的张梦玲,是学生会干部,生活忙碌充实。大学期间,她依旧保持了写随笔的习惯。“我喜欢写作。写作是需要灵感的,需要生活实践和素材的积累。以后我依旧会坚持写下去,记录生活的点滴。” 梦玲说。

【人物档案】王亚敏

毕业于扶沟县城郊高级中学

现就读于华侨大学

2010年高考作文58分

记者向王亚敏提及她的高考作文获得58分高分时,她颇感意外。“不会吧?这么高!这好像是我作文得到的最高分。”

在亚敏看来,作文高分得益于自己很喜欢看小说、读名著,比如《红楼梦》、《简爱》、《高老头》等。“初高中阶段,我经常会抽一部分时间读小说。”亚敏说,她初三时买了本《红楼梦》,从此就爱上了这部经典小说,高中繁忙的学习之余,她整整读了三遍仍意犹未尽。

“我很佩服曹雪芹,能写出这么经典的著作,如今这么多红学专家都在解读《红楼梦》,而且每种解读都有自己的道理,可见曹雪芹文学功底是多么深厚,这本书影响了我很多年。”亚敏说。

亚敏高中读的是理科,大学选择了制药工程专业。由于忙于专业课学习,她现在已经很少写作了。

“大学以后,总是忙于专业课,很少像初高中那会儿,看到美文都会随手记录下来,写些随笔。”亚敏感谢记者告诉她当年高考作文竟然得到58分,“真的很惊喜,现在想想没有继续写作有些遗憾,以后我会关注写作,投些精力在写作上。”

文学名著是良师益友

我的作文曾经写跑题

【人物档案】周玫琳

毕业于郑州一中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2011年高考作文59分

“我以前作文也曾写‘跑题’过呢。”第一次得知自己当年高考作文获得59分,周玫琳很意外。

而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周玫琳原本学的是理科,成绩名列前茅,但在中途,她毅然投身了文科。当时班主任和家里都持反对意见,而周玫琳毅然坚持内心的想法。通过当年校长实名推荐,周玫琳顺利考入北大读国际关系专业。

“作为学生,要幸福,首先要遵从自己的灵魂。”对于当初的选择,周玫琳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周玫琳从小就爱读书,两岁时就已经开始看4岁读物,10岁就看起厚厚的《上下五千年》。

偶尔,周玫琳写作文也会跑题。周玫琳的父亲说:“我觉得,小琳作文跑题,缘于知识面宽,不过即使写跑题了,文章也很棒。”“其实还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每个人对作文评审的标准都不一样。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分析了出题人思路,写作文要尽量往出题人思路上靠。”周玫琳说。

一直让周玫琳感到遗憾的是,初中以后,学习任务增大,阅读时间就少了。“读大学以后,明显感到知识面需要扩宽。”

自卑也曾帮助过我

【人物档案】孟瑶瑶

毕业于武陟县第一中学

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

2012年高考作文59分

来自单亲家庭的她,曾经自卑失落,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如今在大学校园,她阳光乐观,“我的人生不会平淡”是她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瑶瑶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母亲一个人拉扯我们,瑶瑶从小就特别懂事,学习成绩很好,从未让母亲操心。”瑶瑶的姐姐婷婷说,小时候,妹妹有点自卑,不愿意跟同龄朋友过多交往,怕同学们看不起自己,但是在学习上特别要强,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瑶瑶印象深刻的是,五年级自己以为能得到老师表扬的作文,却被老师认为是抄袭。“我觉得很委屈,后来跟老师解释了一下,老师很震惊。”瑶瑶不好意思地笑笑,老师知道后,还专门向她道歉。“这应该得益于从小我就喜欢写作,喜欢用笔抒发自己的情感。”

现在已读大一的瑶瑶,不仅是班长,还是学生会干部,每天要跟很多同学打交道,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碰到不开心的事也愿意和朋友们交流。

“我一直喜欢文学,想读中文专业,虽然现在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但我的文学梦想不会变,现在还一直坚持小时候的习惯,随手写些文章。课余时间写剧本,继续编剧梦,我坚信我的人生不会平淡。”瑶瑶说。

【人物档案】杨晓燕

毕业于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

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

2012年高考作文58分

12月11日14时许,记者拨通杨晓燕的电话,告诉她全省正在“寻找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学子”。当得知自己的高考作文分数被列入高分作文时,杨晓燕既惊讶又高兴。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当时成绩下来,只知道语文考得挺不错,没想到作文能得58分。”

晓燕说,自己爱上写作,源自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表扬。“那时候老师让写日记,我写了一篇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就翻过页又重新写了一篇,谁知道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我写的两篇日记,并说我写得很好,让全班同学向我学习。”这次表扬让晓燕心里得到了极大的肯定,从此她开始写日记、记随笔,一直坚持到现在。

晓燕出生在新密农村,父母平时忙于做生意,很少有时间陪她。“爸妈每天都很忙,早出晚归,他们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好好读书,没有上过大学。我今年考上了本科,爸妈虽然嘴上不说,但我明白,我是他们的骄傲。”晓燕说,“在我心里,其实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妈妈从小就让晓燕背作文,虽然当时不知道妈妈这样做的原因,但她知道,这也是妈妈对她学习的关爱。

“我应该感谢妈妈,如果妈妈不让我背作文,当时写日记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美词句,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爱上写作。”晓燕说。

一次表扬让我爱上写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