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让先进引领时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先进引领时代
——新郑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综述
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新郑市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营造“家”的感觉。
新郑市开展党员示范岗争创活动,旨在通过党员示范岗设立,达到“设立一个岗,树起一面旗;展示一个岗,带动一大片”的效果。
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新郑市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开展“六个一”红色主题实践活动,掀起创先争优高潮。
郑州华南城项目自今年8月开工以来,新郑有关部门、乡镇通力合作,携手创造良好施工环境,有力促进了华南城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图为华南城1号交易广场建设施工现场。
“关爱民生·真情十送”活动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图为新郑市百家姓广场活动现场。
新郑市始终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全市中心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让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激活动力、激发活力。图为新郑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建设的新型社区。

本报记者 陈扬 边艳 高凯 刘栓阳 特约记者 赵生辉 通讯员 李建培 刘广超 张畅 申飞

2010年5月以来,一场有声有色、富有成效的创先争优活动在新郑市1174个基层党组织和30725名党员中深入开展,百舸争流,千帆竞进!

自活动开展以来,在努力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基础上,新郑市注重突出实践特色,着力推动创先争优岗位化、日常化、群众化,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凝心聚力、比学赶超、脚踏实地、先行先试,创科学发展之先、争为民服务之优,创和谐发展之先、争基层组织之优,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该市创先争优活动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评价“很满意”和“满意”的占99%。

高度重视 在载体创新中求突破

领导重视、率先垂范,部门联动、措施具体,有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有序、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以来,新郑市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互动,全覆盖督导指导工作格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和市直各单位均按照要求,及时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行胜于言。新郑市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总抓手,周密组织,扎实推进,下发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各党组织也分别制定了活动方案,细化了活动内容。为推进活动落到实处,该市领导带头建立活动联系点,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负责人分别确定1至2个不同领域单位作为联系点,定期蹲点调研,督导活动开展,发现、解决难题。全市共建立领导干部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1569个。

为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新郑市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和“四比一争”(乡镇比发展、部门比服务、企业比贡献、干部比作为、党员争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各单位围绕行业特点,教体系统开展了“评师德标兵、评读书学习标兵、创特色先锋党员”活动,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改进医德医风、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医患和谐”活动,国税系统开展了“笑效”服务活动等。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彰显了活动特色,有效增强了基层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新郑市还引入了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党组织和党员自评互评、社会测评、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将党组织和党员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转变观念 在推动发展中建新功

转变观念才能创新发展,理清思路才能找到出路。随着全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愈发强烈。由此,新郑市组织党员干部分别赶赴福建、山东、四川、上海、湖南等地学习,以“走出去”的形式,一路比较、一路思考,“多动脑、胆放大、步迈快”的热情高昂。

观念改变,思路更清。在以“建设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者、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为战略定位的前提下,该市按照“一心两城两组团”的部署,围绕优化、优美、优质,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围绕转型、转变、转化,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作用;围绕高产、高效、高端,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开展创先争优的两年,是新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两年,是群众收入同步增长、幸福感逐年提升的两年……

深入基层 在为民服务中创佳绩

“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这是该市检验活动效果的最终标准。涉及民政、卫生、人社等14个部门,近500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的20支服务团,分别赶赴该市各个村(社区)开展了以“送技术、送岗位、送补贴”等为内容的“关爱民生·真情十送”巡回服务活动,实现了服务和资源真正沉入基层,真正普惠于民,把“民所需、民所急”送到了家门口。

“这活动搞得真不错,你看,涉及城乡养老、转移就业、卫生医疗等10类问题、20项证件办理、60个服务事项,都可以在村里现场办理、现场解决,太方便了!”该市八千乡楼刘村村民刘松杰在家门口说。

该市把党员干部沉入基层网格,主动“抓落实”。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位划分三级网格。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组(楼院、街区、辖区公共单位等)为三级网格,实现布局均衡、边界清晰、全域覆盖。该市共设置一级网格17个、二级网格314个、三级网格2113个。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全市下派326名正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任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乡镇、市直职能部门63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下沉分包一级网格,4684名一般工作人员下沉分包二级网格;向重点行政村(社区)派驻群众工作队65支、干部879名,实现人员下沉常态化、问题解决经常化。该市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406支,下沉党员1.5万人,占党员总数的51.6%。尤其是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该市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下基层1.3万人次,走访群众26万人次,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1.1万人次,解决突出问题6000多个,为生产一线和基层群众办成实事、好事1万多件。

强基固本 在组织建设中展风采

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每个党支部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制度,把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升华为长效之策,是新郑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又一特色。“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就是这么总结而来。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说到“全程代理”,新郑市观音寺镇贾庄村的贾全法十分赞成。“去年我想办理养老保险,给老张一说,他说把户口本和身份证给他就行了。没几天,手续就办好了!”贾全法嘴里的“老张”是贾庄村的村干部张爱民,老张对“全程代理”的理解就是用实际行动表示:“你的事,我来办!”

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等待办为上门办,该市推行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

打基础强基层,全面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按照确定的“五大工程、50个项目”和“基层党建工作‘十件实事’”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与每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党(工)委和市直单位党组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制定工作台账,将工作进度明确到月份、具体到单位,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现定项目、定目标、定任务、定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了融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开展“评优评差”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同时,出台了《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办法》,开通了“党务通”手机报,完善了“村账乡管”、村务党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契约、“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投入30万元,为50个村(社区)配备了投影仪或液晶电视。整治转化“难点村(社区)”27个,帮扶经济薄弱村新上致富产业项目83个,推广优质禽畜860万只。

注重实效 在构建和谐中树形象

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干部素质,加强了组织建设。通过公开承诺、认真践诺,解决了一大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先锋意识、宗旨意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统筹了“三化”协调,推动了科学发展。通过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头行动、带头落实,切实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2011年,新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9.6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8亿元,同比增长23.4%,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跃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3个,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6个。今年1至11月份,新郑市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60592万元,同比增长26.83%,主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各项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各基层组织履职尽责、践行宗旨,着力熔铸了以黄帝文化为引领的“厚德自强、传承创新”的城市精神,营造了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共建和谐新郑、共建精神家园”的良好氛围;通过党员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推动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让群众看到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还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创先争优,创出“新郑之美、新郑之新、新郑之变”;争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和谐民安万象更新”。

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正在从愿景走向现实!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