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本报今日推出
学科立院铸就金字品牌 医者仁心谱写跨越新章
市政协召开十二届
四十二次主席会议
三方联手助力港区
首个合作项目开建
我市荣膺全国医改三项大奖
我市成立首家
科技特色支行
郑州铁路集装箱
中心站一类口岸奠基
郑州等五城市试水
跨境贸易电商服务
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开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科立院铸就金字品牌 医者仁心谱写跨越新章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学科特色发展巡礼

本报记者 周 娟 通讯员 黄 增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深情阐述“中国梦”,唤起了大家心中的强烈共鸣。

梦想是前行的动力,是扬帆的勇气。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院长许金生心中也有一个梦,一个“医者梦”,这个梦执着而热烈,这个梦让许金生以思考者的胆识,行动者的勇气,带领全院齐心协力,用勤劳与智慧,以品牌和特色,向一所人文化、花园式的现代化绿色医院迈进。

近60年的风雨洗礼和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更是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医院新领导班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服务民生放在首位,以智慧和勇气实现了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咬定“大专科,多综合”的发展目标,全院上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向心力。肝病、结核病、感染性疾病三大学科体系国内领先,同时发展感染性妇产科、感染性外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皮肤性病科、五官科、介入科、血液净化中心、120急救、内科等。目前,医院已俨然成为河南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集科研、教学、医疗、预防、救治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医院。

妙手仁心职业风范

围绕患者需求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提起医院的外科构建,肝胆普外科主任冯秀岭依然清楚地记得为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情景。52岁的尹女士2002年初发现患有直肠癌,因患有艾滋病四处求医未果,直到直肠癌晚期合并肠梗阻急需实施手术,四处打听找到了医院艾滋病区。当时医院尚未设独立的外科,看到患者饱受病痛折磨,院内专家多次会诊,最终决定为其实施剖腹探查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这也是我省首例为艾滋病人实施手术,医院多次研究制定手术防感染预案,手术很顺利,尹女士出院后,医院继续对其进行随访,直至尹女士去世。

冯秀岭告诉记者,随着传染病疫情的变化,慢性传染病患者生存期延长,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也开始逐渐增多。导致许多传染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不是原发症,而是并发症的治疗不及时。

为艾滋病人实施手术有风险,患者在综合医院基本都遭遇过“阻碍”。在这里住院的许多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患者都是辗转慕名前来就医的。

平顶山的一位患者,腹膜炎重度休克,当地医院无法手术治疗,情况危急,患者的儿子在网上查到大外科主任钱南平的电话,联系后随即奔赴医院,当日下午紧急手术后,患者脱离危险。

来自焦作的老冯,在当地一家医院被查出急性阑尾炎。“医生说要立即手术,化验后又说做不了。”老冯的儿子在网上查到郑州六院能给艾滋病病人做手术,赶紧租车带父亲来到郑州。当天下午,医院为老冯做了手术。

钱南平告诉记者:“病人不做手术,只有等死。”3天后,老冯从昏迷中苏醒。

“为患者解除痛苦,责无旁贷,我们是传染病医院的医生,是专业的传染外科手术医生。如果我们不为患者做手术,患者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医院向前发展,靠的不仅是新建筑、新设施、新设备,更要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服务内涵,提升传染病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非常必要。为解决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就医难、手术难问题,该院扩大了外科,增设了病房。2007年6月至今,该院已为460多名艾滋病患者做了外科手术。

医院还根据感染病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学科设置。感染性妇产科开展的母婴阻断技术日趋成熟,为幸福家庭的健康带来了福音。医院皮肤性病科引进了博士,重症医学科、五官科、综合内科、120急救等配套发展,加强了技术保障,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及重症病人提高了传染病综合救治能力。

“医院秉承做好传染病防治发展综合救治这一核心办院理念,围绕患者需求不断提高综合诊疗水平。”许金生说,既能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又能满足周围老百姓的基本看病需求,这样的综合发展才算到位了。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