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垃圾箱“严禁人畜入内”缺乏人性
“混世魔王”标语做给谁看?
网络
不是肆意伤害的特区
官员照片马赛克
防敲诈还是防监督
倒塌的居民楼
怎就不算危房
学术期刊何以成
商业交易的“沃土”?
超八成人认为
自己大材小用
领导干部财产公示
是反腐败重要部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网络
不是肆意伤害的特区

网络

不是肆意伤害的特区

常在网上飘,难免不挨刀。那些挨了刀、遭遇了网络暴力的朋友,或者是被谣言中伤、被恶语诽谤谩骂、被“水军”攻击,虽然充满了被伤害、被侵权的愤怒,很多时候却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为什么呢?一来维权成本过高,付不起那昂贵的代价;二来法律不完善难以追究;三来你在明处他在暗处,你爱惜自己的形象,可他就摆出一副耍流氓的泼皮样儿,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回骂过去只能降低自己的水准。

所以,很多时候的结果就是,他伤害了你,还一笑而过,你只能忍气吞声生闷气,找理由自我疗伤。我就遭遇过这种无奈,批评某市的一个政策,遭遇当地几个极端网民的网络暴力,恶语诽谤和谣言中伤就算了,还威胁我的人身安全,甚至人肉我赴该市的航班信息。也尝试过维权,可一番折腾后并无结果,警方根本不觉得这算什么事儿。看到那几个家伙在网上叫嚣着“不是报案了吗?怎么还不来抓我”、“你能拿我怎么样”,你除了满腔愤怒外别无他法。

很多人肯定都遭遇过这样的网络伤害,并有过有理无处讲、无处维权的无奈。这种现实下,甚至形成了一种错觉,以为网上说话就可以无法无天了,网络制造了伤害就可以不受追究了,网上的事儿也应该降低法律标准。网络当然不应该是这样一个可以肆意制造伤害的特区,它不是法治社会的一块飞地,也必须纳入法治管辖的范畴。

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没有人不知道网络的种种好处,没有人会否定网络给中国的进步带来的种种推动力,比如反腐败,还有民意的表达。但同时,也没有人不知道网络存在的种种弊端,没有人会否认网络很多时候在制造着种种伤害,欺诈、谣言、诽谤、暴力等等。没有人会因为这些弊端而因噎废食地关掉网络,当然,也不能因为网络有那么多的好处就可以纵容弊端和伤害。

法治社会,我们的私域需要一个权界的保护以免于外人的伤害——网络自由有边界,我们在网上的权利才能得到保护,免于那种“被伤害了却无处维权”的无助、无力和无奈感。网络貌似虚拟,可在网上制造的种种伤害都是具体的,保护公民在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地方不受伤害,这是法律的义务和责任。 曹 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