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肥红瘦
古董局中局
多彩眼睛
三峡三章
新书架
郑州地理
随笔
中原收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好为学生
随笔
宋宗祧

宋宗祧

最近,一个大学的学生辅导员在电视上讲,他都当老师几年了,但不少人还是把他当学生看待。特别在他与教专业课的老师沟通一些情况时,那些老师一开始都以为他是学生。他对此十分迷惘,觉得自己不够成熟,颇想改变一下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

这位辅导员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说句实在话,我是巴不得别人把我当成学生看待呢。起码,我显得年轻,朝气蓬勃,永远不老;再者,他们把我当成学生,就会非常乐意教我、帮助我,我可以在他们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受益多多;更重要的是,既然我是他们眼中的学生,那我就不会招来他们的妒意、敌意,即便我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他们都会原谅我,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由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学生,我想到,最好还是自己先把自己当成学生,永远保持一颗学生心。

怎样才能做永远的学生呢?

首先,在知识面前,无论是在书本知识面前,还是在实践技能面前,都要保持当学生的那种新鲜感,要像牛儿吃春草那样忘情,那样贪婪。在知识面前,没有谁可以特殊。不管你是什么大学毕业,是硕士、博士,还是博士后,甚乃院士,只要你拒绝当学生,马上就会落后。因为一个人无论多聪明,无论掌握的知识再多,也仅仅是装满了一个容器而已,而知识的总体则是没有边际的海洋。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如何博学,如何了不起。总有你不熟悉的行业,总有你不了解的专业,总有你不会的技能。

其次,在别人面前,无论是在比自己身份低的人还是比自己身份高的人面前,也无论是在比自己年长的人还是年轻的人面前,都要像在学校对待老师那样彬彬有礼,谦虚谨慎,虚心向他们学习。一些人对于成功者,对于学界泰斗、巨擘、翘楚,很会退避三舍,谦恭有加,但对于一般人、平头百姓、“嘴上没毛”的青少年、草根阶层、弱势群体,则多有藐视,往往吆五喝六,口出狂言,露能显摆,妄自尊大,结果出尽洋相,弄得狼狈不堪。当然,成功者和名家确实是人中龙凤,应该对他们表示尊重,恭敬谦让。但一般人也不是一窍不通的愚氓,更不是知识的荒漠地带。他们也各有所好,各有所长,甚至身怀绝技,藏龙卧虎。如果换个场合,或者说,遇到合适的机遇,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脱颖而出。因此,越是在无名之辈面前,越要守拙,越要诚恳地向他们学习。我想,如果我们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不仅会给我们知识,还会给我们面子。

最后,在先人面前,无论是在先人的历史功绩面前,还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面前,都要保持敬畏的态度。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出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贤良圣人。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伟大著作是宝贵的财富和遗产,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继承并发扬光大。但是,有个别人对于某些先贤一生的作为,对于某些先贤的作品,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仅仅是凭着一点瞎子摸象的肤浅感觉,就横加批评指责,甚至全盘否定。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对先贤和先贤们的著作一定要像学生崇拜老师那样,像敬畏神灵那样,不轻易说三道四。要深入历史中去,还原历史,读原著,不道听途说,不拿今天的眼光苛求古人,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背景,找出他那样做、那样说的原因,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能随便诋毁先贤、伟人的伟大人格和道德品质。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在人世间,如果把老师比做山的话,那么学生就是水。让我们把“学生”二字填到自己一生的身份证上,时时、处处做学生,都成为不师而师、不王而王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