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文化黄河铸就城市之魂
郑州农民工迁“新居”
郑州地铁首列电客车入库“静调”
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筑经济高地
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为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重大项目推进例会
部署快速路网建设
《中原闽商》出版发行
市政协召开现场会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举行第三十二次会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黄河铸就城市之魂
——关注“大生态、大黄河、大旅游”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成 燕 通讯员 金 涛 郝宏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魂魄。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民族的精魂浓缩在文化的传承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该区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和长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并形成高度发达、根深源正、兼容并蓄的文化积淀。作为黄河流域的腹地、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郑州以其灿烂的文化,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不仅黄河文明的肇始与之密切相连,而且黄河文明中心地位的建立亦与之息息相关。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让黄河风景区成为海内外人士认知郑州的“烫金名片”?为破解这些命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黄河风景区作出了坚实的抉择。

炎黄塑像立起心灵坐标

北临万里黄河,背依苍茫群山,面向黄淮海大平原。在中原大地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上,耸立着我们的人文始祖——炎黄塑像。它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全球华人的文化坐标。来到母亲河畔,你可以聆听到5000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脉搏。仰视炎黄二帝,成千上万炎黄子孙感受着“一条血脉万古流,巍巍炎黄是源头”的文化凝聚力。

探寻文化之路,是前进的方向,更是行动的指南。2002年10月,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景区发展方向,明确了“以文化为魂推动景区跨越”的核心思路,其重要抓手就是抓好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2月13日,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黄河风景名胜区签订协议,将炎黄塑像工程正式移交至该管委会。经过多次研讨、论证后,停滞多年的工程于2004年6月28日复工。

一直高度关注塑像建设的原西安美院院长陈启楠说,该塑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与雕塑的结合体,在世界范围也很少见。从2004年6月开工至2006年6月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解决从未碰到过的技术难题,仅邀请省内外建筑专家召开论证会就达几十次,因无经验可循,建设过程历尽艰辛。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发展引领大突破。2007年4月18日,经过20年运作建设,全球华人的重要文化标志——高达106米的炎黄塑像在黄河之滨隆重举行落成庆典。至此,被专家称为跨时最长、题材最宏大、建筑过程最复杂的炎黄塑像巍然屹立母亲河畔,为华夏儿女树立起永恒的心灵坐标。该塑像落成近6年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0多万人次,成为河南文化旅游业璀璨的名片。

体制创新支撑文化之魂

从无路中寻路,从改革中闯出一片新天。新世纪以来,该景区一直坚持改革创新,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相继出台有关财务管理、经费核算、目标督察考评、阳光采购、基本建设管理等系列制度,使各种费用支出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促进景区良性发展。2009年7月,从黄河风景名胜区到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华丽转身”,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景区发展的体制之困,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该景区在文化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炎黄塑像和炎黄广场、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黄河碑林、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铜像、星海湖康体娱乐园、孔雀园等旅游项目;完成迎宾路、滨河路等5条道路建设,总长度5000多米,完成星海湖及五龙峰景区游步道7000多米,对景区主入口进行拆迁改造,完成了沉沙池改造等多个大项目。

吾祖炎黄,巍峨云端,比肩屹立,雄视中原。如果说炎黄塑像落成是景区大发展的新起点,随后几年,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黄河碑林建成开放、成功晋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个喜事、盛事,则让这个老景区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让黄河文化生生不息

你了解黄河、黄土文化吗?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马兰黄土的厚度堪称世界之最,是研究东亚变迁、青藏高原形成、华夏文明历史与黄河形成演变的重要参考地。2005年8月16日,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第四次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上,由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推荐申报的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以高分晋升国家地质公园。

2008年9月,全国首个利用窑洞建设的地质博物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在黄河风景区建成,游客可通过声、光、电、多媒体等方式详细了解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每到节假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了解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复杂的地质演变历程,领略大自然的雄浑博大。

炎黄家园,民族摇篮;风清林翠,黄河之畔。2010年4月17日,展示我国当代最高书法艺术成就的景观碑刻大观园——黄河碑林正式开放。该碑林筹建于1984年,共征得稿件8000余件,勒石刻碑近1200通,荟萃当代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伟人、书法名家手迹。

依托厚重的文化积淀,朝着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宏伟目标,该景区管委会正在谋划新的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大禹文化苑、炎黄塑像二期工程——百位历史名人像等重点文化项目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不久的将来,母亲河畔将融入更多文化新元素。

东风拂青山,文化润黄河。壮美的大河风光与厚重的黄河文化已深深融为一体,成为古都郑州的靓丽名片。极目远眺,文化黄河,正以雄浑豪迈、百折不挠的气概奔腾向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