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尽沧桑寄琴音
河南健美健身瞄准新未来
河南青年女足
冬训旨在全运
我省娄佳惠入围
中华文化艺术院
又添新“血液”
河南队再打保级挑战赛
河南女篮遭逆转
水与火的缠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水与火的缠绵
——2012影视热点话题盘点

从年初综艺荧屏收到“一纸禁令”到年尾电影市场带来“票房惊喜”,2012年有关中国电影、电视的话题不断,有狂欢、有感动、有扼腕、有质疑,盘点它们,或许能窥到影视文化如何以“软实力”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又是如何在火一样的自我肯定和水一样的自我反省中不断进步。

“限娱令”生效

1月1日,广电总局正式颁布实施的“限娱令”让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综艺娱乐、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七类节目在黄金档被强行“瘦身”,各卫视则急速转舵突围救市:拥有王牌节目的卫视大多采取“舍车保帅”的对策,而成长中的卫视则希望以此作为追赶的契机。最终,“过度娱乐化倾向得到明显遏制”。

以“限娱令”为开端,2012年对电视人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一方面要绞尽脑汁抢夺收视高地,一方面则要活在广电总局的管控“大旗”之下,小心翼翼游走在天平两端求生存谋发展。

“狼又来了”?

随着中美电影协议的签署,中国电影引进政策进一步放宽,业内不禁高喊“狼又来了”。

对此,知名影评人周黎明表示,电影贸易的争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如何把握。“对美国的好处不一定对中国就是坏处,好莱坞大片进口多了,以后中国观众就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电影,电影院的收益也能增加;同时,还能刺激国内制片公司更加努力,认真拍出质量更高、更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

真伪3D的信任危机

4月10日,卡梅隆将电影《泰坦尼克号》转制成3D版本登陆中国市场,随后出现了一批转制3D电影。视觉享受还是圈钱阴谋?一场关于真伪3D的争论再次掀起。

事实上,在真正对观众负责的电影人手中,没有“真3D”和“伪3D”,没有“实拍3D”和“转制3D”,只有“好3D”和“差3D”。专家认为,让3D回到电影中的本来地位,让观众身临其境,而浑然不觉技术本身的存在,才是3D作为一项电影技术存在的真正意义。

舌尖上的中国式人情

5月,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开播后,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在食品安全成为敏感话题的今天,这部纪录片不仅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也唤醒了人们的情感共鸣。总导演陈晓卿表示,该纪录片表达的核心是人与食物的关系。“正如解说词里面说的:‘家人在一起,吃什么其实是其次。’希望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

众星陨落 影迷扼腕

6月26日至30日,短短五天时间,中国电影长河中的三颗巨星相继陨落,令影迷扼腕痛惜。

无论是陈强、张瑞芳,还是黄宗洛,他们每一位身上都有非常宝贵的东西,他们把全部的热情和才智都献给了一生所珍爱的表演艺术,他们创造的银幕形象和舞台形象,至今令人难忘。而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他们对艺术的痴迷热爱、乐于奉献、精益求精,是在人生道路上的无私无畏、至性至情、大气大度。

《中国好声音》轰动全国

7月13日,在没做太多宣传的情况下,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版“The Vioce”《中国好声音》,立刻轰动全国。

“这些普通人的非凡演唱实力和对音乐梦想的追求让人动容,而导师们的点评也温情真挚,且不乏生动。整个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气氛热烈感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如是点评。而观众和专家认为,《好声音》用纯洁和朴实的表现形式,脱离了传统选秀的喧嚣和浮华,为成功带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走出“七年之痒”作出了表率。

“金鸡百花”曾经辉煌为何失落?

票价高昂、明星缺席、烂片扎堆……9月在绍兴举行的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从启动开始就饱受质疑。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副主席康健民认为,金鸡百花遇冷的背后,是目前整个产业规模和电影创作发生了断裂。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与创作的发展不同步,电影产业改革进入深水区,但路往何处去还不清晰。金鸡百花电影节除了评价电影,还应负有引导产业发展之责。

电影分账之争

11月14日,占据了国产电影发行市场份额80%以上的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大发行公司宣布将联合向院线提出,将《一九四二》等9部电影的发行方分账比例提高到45%。

最终,这场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之争以“共赢”收尾,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应该以此为契机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个基准线上下浮动。这样的市场化行为能够更好地指导电影产业的发展。

电影票房的惊喜

尽管一路坎坷而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还是带给我们足够的惊喜,2012年电影票房突破150亿元已成定局。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泰囧》的成功,则充分说明艺术与票房的双赢并非难以实现。电影人应当自省,与其简单地将国产电影的疲软归为好莱坞入侵、审片严格等客观因素,不如先正视自身的不足。 新华社记者 段菁菁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