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儿便秘有热也有寒
每周
妙方
国医大师张琪
喜迎九十华诞
国医
动态
“撮药”由来
铁路三套方案应对春运客流
河南广告业产值
今年欲破百亿元
全国导游大赛
我市选手获佳绩
我省开始评选
旅游界“十佳”
天冷催热宅经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儿便秘有热也有寒
——中医儿科专家郑启仲谈冷秘
名家话养生

本报记者 汪辉 于淼 文 丁友明 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儿冷积便秘(简称冷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患上冷秘,不少宝宝越吃越瘦。小儿冷秘原因何在?应如何科学预防?昨日,记者走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专访了儿科专家郑启仲教授。

“说到便秘,很多人会想到上火、体内有热,其实现在有很多小儿的便秘与过食寒凉有关,但是在门诊上很容易被忽视。”谈到小儿冷秘,他说,“冷秘是最难治疗的一种便秘,需中药和饮食调养同步进行,长期坚持方能根治,而不能一泻了之,否则欲速则不达”。

嗜食生冷是冷秘形成原因

郑启仲教授说,中医上有种说法叫“冷积”,过去虽然不多见,但近年来发病率却越来越高。原因很简单,随着冰箱的普及,很多孩子一年四季都可吃到冷饮。由于小儿的脾胃功能比较虚弱,饮食不知自节,寒温不会自调,最易被饮食所伤,食凉则生冷,吃热则生温,因此很容易遭受寒凉之邪,积结肠胃,从而影响到胃肠的蠕动,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便秘。

小儿患冷秘后,除了表现为大便干,如算珠状、羊屎状外,大多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色青,畏寒怕冷,手足发凉。这类小儿这时候单纯用泻下的药物大多效果不好甚至无效。有些医生给孩子开出大黄、芒硝等泻下的药物,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原因是大黄这一类的药虽清热、泻下作用较好,但多为苦寒之品,而冷积便秘以后,胃肠道里的阳气比较弱,再用泻下的药物,只能加重病情。

如今,小儿患病热证较多,不少家长常给孩子吃“泻火”药。郑启仲教授提醒,有的定期给孩子吃王氏保赤丸,有的天天给孩子吃双黄连、蒲地蓝、板蓝根之类的药,美其名曰“不生火”,岂不知这些也是造成小儿脾胃损伤、冷秘发生的原因,因此家长对宝宝切勿过度治疗和盲目用药。

合理饮食是预防第一措施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郑启仲教授说,夏天人体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冬天阴寒于外而阳闭于内,所以夏天多吃些温中养阳的生姜等,冬天多吃些生津养阴的食品,如白萝卜、鲜梨、莲菜、苹果等,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与此相反,实属阴阳颠倒,怎么会不生病呢?

“小儿冷秘大多是吃出来的,合理饮食是预防的第一措施。”郑启仲教授提醒广大患儿家长,少食冷饮,特别是夏季,因为夏季天气炎热,雪糕、冰淇淋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也最伤人体脾胃之阳,一定要严格控制。一是少吃,二是最好不要空腹吃。

对于家庭保健,他强调,孩子体质各不相同,一年四季差别很大,人们必须适应这个环境。饮食顺应自然,保健品要按孩子的体质及四季变化,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冷秘不能“一泻了之”

说到便秘,很多人会想到上火、体内有热,家长们都知道通便,像王氏保赤丸、七星茶、通便灵、肥儿丸、开塞露等等。然而,对小儿冷秘的治疗,不能简单一泻了之,而应当以“温补脾肾,通脏降浊(大便)”为主,不仅可以除便秘,还可以祛除胃肠道里的寒凉之邪,强健脾胃。

“热则流通,寒则凝滞。”郑启仲教授说,冷秘的治疗关键在消除冷积,培补阳气,在温阳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通下,把冷积排出体外。常用方药如附子大黄汤,附子温阳,大黄消积,再根据每个小儿的具体情况加减应用。同时,在饮食上,多吃些温补之品,如核桃仁、黑豆、黑芝麻、黑木耳、茴香、生姜、胡椒、羊肉汤、鱼汤、胡辣汤等。注意腹部保暖,禁食冷饮凉食,以使患儿早日康复。

名医档案

郑启仲,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全国中医儿科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突出贡献奖、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优秀医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从事中医儿科近50年,擅长治疗小儿肾病、咳嗽、哮喘、腹泻、厌食、便秘、多动症及小儿疑难杂症。发表国家级论文36篇、省级论文78篇,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本期顾问 郭文 统筹 李鲁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