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省打假行动严查五类犯罪
高中分校3年内停办
全省推荐选派
赴美汉语教师
美丽中国摄影展
10日前免费参观
中小学幼儿园
要设家长委员会
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
我省启动“332”行动计划
司建秋:网格生活重“四勤”
井勇:沉下去多做实事
应急场所建设
纳入城乡规划
郑东新区获全国
最具投资潜力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市公布“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
应急场所建设
纳入城乡规划
科学布局地震监测网络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抗震救灾综合指挥中心

我市公布“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

应急场所建设

纳入城乡规划

本报讯(记者 张乔普 实习生 李燕)昨日,市政府下发通知,向社会公布《郑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成5个市级Ⅰ类应急避难场所、10个区级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和若干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框架。

科学布局地震监测网络

按照规划,我市将科学布局地震监测网络,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十二五”期间,按50千米控制范围建设郑州市地震测震台网,成立郑州市地震台网中心,统筹规划建设测震、前兆、强震、烈度速报等地震台网系统,在全省率先达到2.0级地震的监测能力。重点开展县(市)区地震台和郑州市台网中心建设。在测震台设置GPS测项,尖山、航海地震台新增GPS观测项目。地震台建成后,形成郑州市地震监测网络,提高我市的地震速报能力和地震科研水平。

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各级政府要将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结合城市规划和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建成5个市级Ⅰ类应急避难场所、10个区级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和每个社区一个Ⅲ类应急避难场所,以及与之相应的疏散通道系统。

建立抗震救灾综合指挥中心

我市将建立抗震救灾综合指挥中心,作为地震灾害应急准备和地震灾害救援的重要平台,中心将是实现我市到2018年以前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的重要保证。主要负责地震震情信息的收集和传输、防灾减灾培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地震灾害预测、灾情评估、救灾决策指挥和信息收集传输。

成立郑州市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郑州市地震救援志愿服务总队,各县(市)区成立“县(市)区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大队”。队伍规模20~30人,购置救援设备和个人装备、培训和宣传教材,由当地政府每年组织数次培训和训练,使之成为当地重要的灾害救援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