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贫困聋儿可申请
免费植人工耳蜗
证人网络视频“出庭”
危险!冰面易破莫贪玩
67655555
缴完罚款缘何还审不了车?
卫生路改造施工
过往车辆请绕行
定点接送学生
道路畅通许多
车辆违法行驶出现反弹
“牛师傅”:平凡之中见伟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牛师傅”:平凡之中见伟大
“牛师傅维修服务小分队”在社区提供便民服务。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文 丁友明 图

25年从事燃气维修上门服务3万多次,用户需要他随叫随到,但对于家里的事他却顾不上太多。

作为普通工薪阶层,他收入并不高,但对于困难群体他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用行动传递温情,用平凡创造感动。

他,就是郑州华润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第五营业所维修工牛志国。

牛志国进入燃气行业已有25年,爱岗敬业、热心助人是他最为动人的品质。

作为一名维修工,他潜心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破解技术难题,成为用户信赖、同行佩服的行家。

1987年,牛志国从平顶山调入郑州,成为燃气公司的一名维修工。干好这份全新的工作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他把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刻苦钻研维修技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燃气热水器和灶具的使用已比较普遍。这些燃器具出了故障,一般由厂家负责售后维修。牛志国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研究燃气具设计原理,虚心向厂家维修人员请教,很快掌握了燃气具的维修技能。

在实践中,他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成为燃气具维修专家。

一次一位客户的热水器无法打火,厂家售后找不出毛病,用户找到牛志国。牛志国最初也找不到问题所在,但他不愿轻易放弃。风机正常转动,风压开关也正常工作,难道是连接两者的胶管有问题?他拔掉胶管吹了吹,果然感觉不通畅,再用铁丝一挑,竟挑出一只小虫子。再将热水器装好之后,打火完全正常。

多年的维修工作,牛志国感到技术已不是问题,但配件不齐却让人头疼。有心的他除了平时注意收集废旧燃气具上的零配件,还将旧螺丝、废弃铁丝等改造成为可用的配件。

一次一位客户的热水器水阀中的胶膜坏了,由于该机器型号太老,市场已买不到配件,厂家售后无法维修。牛志国把平日收集的一个稍微大点的胶膜改小,然后安装到热水器上,问题得到解决。

技术“牛”的牛志国对客户的态度并不“牛”。无论多累,只要客户一个电话,甚至是有个口信,他总是随叫随到。如果只是换个小配件,他不收费。维修好后,还会告知用户注意事项。

除了技术好、服务优,牛志国令人称道的还有他对残疾人、特困户、孤寡老人的特别关爱。

牛志国说,这其实是一种爱的传递,因为自己也曾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1993年,牛志国骑摩托车时发生意外当场晕倒,被一对素不相识的卖菜的夫妻及时送到医院。住院的半年时间里,单位领导同事或看望或陪护,这让他心存感激。

病愈后,牛志国决定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大家,回报社会。

牛志国刚当维修工的时候,企业还没有上门服务的概念,居民的燃气具坏了,都要拆下来送到燃气公司,修好后再取回。他看到后很过意不去。一开始,他会把修好的燃气具顺路给用户带回去。后来,他抽时间上门免费维修。

在工作中,牛志国先人后己,处处替用户着想。

有一年除夕,家家户户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伏牛路133号居民罗建华家的灶具出现了故障。接到电话的牛志国立即赶去将灶具修好。当天下午,他还先后上门为4家用户维修了燃气具。当他晚上回到家时,家里的年夜饭早凉了。

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用户,牛志国总是给予特别关爱。

牛志国现在还记忆深刻的是,一年夏天,他接到郑棉三厂用户李保山的热水器报修电话。赶到后,他发现这是一个残疾人家庭,40岁的李保山和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由于两腿萎缩无法行走,李保山只能两手撑着小板凳在地上挪动。一家三口仅靠两位老人微薄的退休工资艰难度日。看到这种情况,牛志国自费为他们垫支了配件费,并在第二天买了台新灶具送到他家。现在牛志国还经常去李保山家,帮忙解决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001年9月,牛志国与所里其他技术骨干组成了“牛师傅维修服务小分队”,为群众排忧解难,向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困难用户奉献爱心。“牛师傅”已成为郑州燃气行业的知名服务品牌。

虽然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但牛志国的淳朴、敬业、热心一如既往。

50岁的牛志国忙并快乐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