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和谐家园 造福社区居民
新事
挚爱之心
温暖每位老人
社区矫正融入人文关怀
社区人员学习管理经验
计生服务“预约到家”
专项整治南关街占道经营
120万元改造老旧楼院
区街
一张联系卡
请来“家庭医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事

凡人

为农民工子弟办学校

本报记者 王影 文/图

在郑州市张魏砦的城中村里,有一个总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教师有30名、学生近800名的打工子弟学校。

释德全是这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从2003年开始,他自掏腰包创办了这所学校,一干就是10年。

“我原本是开武校的,看着这些孩子没有学上,心里难受,就开办了这所学校。”释德全说,2003年,他开办的武校和一所公办学校是邻居,他看到很多农民工的孩子想上学却没学校收留,眼巴巴地站在校门外——这件事强烈刺激了他,他最终决定把很赚钱的武术学校关了,办了这个并不赚钱的农民工子弟小学。

学校开学报名的时候,几天就接收了200多名孩子,深知这些孩子的家庭很贫困,他每学期的学费只收200元。

可是,困难随之而来。学校开办后不久,释德全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收支入不敷出,为了贴补学校开支,他不得不到一些场所当武术教练,以及和朋友一起接一些工程,对学校进行补贴。

聊到此时,释德全直率地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真的有些后悔当初的“冲动”,可是每次在校园里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他又浑身充满了劲儿,觉得这样做很值。

2009年,不少家长听闻张魏砦即将拆迁,不少在张魏砦租房的租户将家搬到了南四环的郭家嘴村,学校一下子走了近百名孩子,可是搬到郭家嘴村的这些孩子再次面临没有学上的困境,就在这时,已经很困难的释德全又站了出来,在郭家嘴村新租了房子,开办了一所分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学校已经从最初的2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近800名学生,让这些孩子有学上,已经成为释德全的一份责任。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张魏砦村和郭家嘴村都即将拆迁,他正在四处寻找合适的校舍,“不能让这些孩子没有学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