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基尼系数提示了什么
花钱租男朋友
不如花在父母身上
不想戴灾区帽子是惰政作祟
抢的是腊八粥
丢的又是什么?
真叫悬
消弭官员复出质疑
须正“本”清“源”
不污染环境
应成为新的道德准则
让站着回家者
享受半价有何不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想戴灾区帽子是惰政作祟

近日,广西山区小学生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引起了各方关注,吉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捐资捐物。而就在大家争献爱心之时,一直声称没有物资来源的当地有关部门却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并要求记者停止呼吁爱心人士的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灾区”的帽子。(1月20日新华网)

这个冬天很冷,比往年要冷很多,可“最冷寒冬”除了季候原因,似乎也没有更多的特别。虽然被寒冷包围着,被风雪袭扰着,但这个寒冬却多了人们彼此间送去的一份份温暖与关怀。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传递感动、聚沙成塔,不仅101个孩子的铺盖问题马上解决,他们的衣物、鞋子等也在源源不断地汇入学校。

有公权力出于另外的考量,冷漠于寒冬里的温暖,还有人甚至抱怨爱心人士电话太多,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这是人心的冰冷逾过了自然中的“最冷寒冬”。

人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都是向善的,这是因为关爱弱势个体与群体的行为属于人的天性,或者说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良善成为一些人的稀缺品,源于人性亏缺或泯灭,亦源于权力伦理规则系统的败坏。可以说,权力只对上面负责,就不会对公众负责,就不会对民生负责,更不会为受冻中的孩子尽力。人们最大善意地要求权力在行使过程中追求对公益和相对弱者的最大保护,但是异化的权力伦理只会给出最冰冷的答案。

保面子,就会不顾及孩子们挨冻的里子;长时间陷入惰政,就会漠视民间人士对孩子的爱心作为。没物资来源,没渠道接受爱心款项,这类事情难不住法力无界的公权力,只有不愿做,没有做不成。

养鸡为下蛋,养牛为耕田,公权力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为造福民生。“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应只是一句官话套话。灾区是什么,不就是成灾地区吗?灾区的帽子不是想戴就戴的,也不是想不戴就不戴的。灾区就是灾区。成灾了,不过是自然之害,而口言比“最冷寒冬”还要冷酷的话,做比“最冷寒冬”还要冷酷之事,所制造的将是人祸。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