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裴其娟 通讯员 王晨星 文/图 ◎ 2012年度,投资87.6亿元开工建设的6个安置小区塔吊如林,楼体如雨后春笋。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矗立起一片配套设施齐全、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 四港联动大道、南三环等四条生态廊道两侧180万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绿化横空出世,取代了原来杂乱无章的建筑,“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生态出行梦想成真。 2012年以来,经开区合村并城和生态廊道建设风生水起。 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 走进经开区,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在一个个工业项目落地的同时,城市建设异军突起,令记者感受到新型城镇化带动下产城融合的强劲脉搏: 四港联动大道、南三环生态廊道惊艳;盛和、世和、瑞锦等安置小区建设紧锣密鼓;第三大街上的经开区第一幼儿园选址公示,滨河国际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片又一片新绿带来生机,一条又一条大道通向远方,一群又一群高楼即将耸立……承载着郑州新型城镇化“六旧九新”之滨河国际新城建设使命的经开区,正以惊人的速度,阔步实现从“工业兴区”时代到“产城融合”时代的华丽转身。 2012年,郑州市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元年。经过一年的扎实推进,到2013年,六个切入点工作成效显著,正在全面实现由拆到建的重要转变。 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根据产城融合、建设滨河国际新城的发展规划,经开区深化认识、自我加压,以打造国际社区为引领,加快推进合村并城、生态廊道建设等工作。目前,村庄征迁、安置区建设、路网完善及廊道绿化等工作均呈现良好态势,新型城镇化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合村并城阔步向前 城从村中来。 经开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投资260亿元,对下辖26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合村并城,两年完成所有村597万平方米征地拆迁,三年建成总面积687万平方米的7个安置区,满足全区5.3万被征迁群众人均90平方米的安置需要,实现村庄变城区,村民变市民。 一项项举措,让经开区合村并城步履坚实、和谐有序。 “四个优先”推动村庄拆迁。一是优先拆除“两环十七放射”道路沿线村庄。其中,四港联动大道与陇海铁路互通立交涉及的圃田营村124户拆迁任务仅用7天就全部完成,实现了“和谐拆迁、高效拆迁”。二是优先拆除中原福塔等主要景观点周边村庄。岔河村和赵庄村的整村拆迁大头落地。三是优先拆除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村庄。完成了梁湖、单庄等村庄的整村拆迁,为日产、海马等重点项目提供了建设及续建用地。四是优先拆除滨河国际新城范围内的村庄。启动了滨河新城起步区范围内4个村庄的拆迁。 截至2012年底,经开区共投入资金17.9亿元,启动15个村庄拆迁,其中3个村庄完成整村拆迁,完成全区拆迁总任务量三成多。 “四大举措”保障安置区建设。促发展是责任,保民生是根本。本着“民生第一、安置优先”的原则,经开区党委、管委积极谋划、多措并举,采取“四大举措”,不断加快安置区建设进程。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模式。加强与央企中建七局的合作,联合成立中建(郑州)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捆绑实施滨河国际新城和合村并城建设项目,安置区建设主体坚实可靠。二是立足实际完善功能,不断优化安置区空间布局。围绕打造国际社区,统筹考虑住宅、医疗、教育、商业等功能布局,形成了“生态宜居、产城融合、富有特色”的安置区建设新蓝图。三是多方融资,破解资金难题。采取BT融资、委托代建等多种模式进行安置区建设,并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盘整,破解安置区建设资金难题。四是以人为本,全力以赴保障民生。不断加大财力投入力度,完善被征迁群众参与社会保险管理办法,社保参保率达到100%。把确保被征迁群众安全过冬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协调过渡房源,确保过渡费按时足额发放,做好过渡房防寒、防冻等保障措施。开展“送温暖”活动,集中走访生活困难群众,发放食品、衣被、燃料、取暖设备等御寒物资,保证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2012年,经开区共投资87.6亿元,开工建设盛和、世和、瑞锦、瑞绣、瑞祥、瑞春6个安置区首期项目,开工面积达29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辖区全部被征迁群众户均120平方米的安置需求。 生态廊道大放异彩 两侧各50米宽的森林廊道绵延起伏,郁郁葱葱,蔚然成景,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穿插其间。在经开区,随着生态廊道建设大头落地,绿廊加漫步道的生态环保出行理念已在四港联动大道、南三环等演变为生动的现实。 2012年,经开区围绕全市生态廊道建设目标,抢抓“春冬两季”,狠抓辖区四港联动大道、南三环、机场高速和东南四环连接线4条道路、39公里、总面积7880亩生态廊道建设,并将四港联动大道和南三环确定为示范工程,力争作全市廊道建设的排头兵。目前,生态廊道建设大头落地。 据统计,4条道路累计完成征迁29万平方米,取缔治理“三小”57.7万平方米,清运垃圾77.37万立方米,完成培土487万方,完成绿化18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3万株,投入资金近13亿元。其中,四港联动大道1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南三环生态廊道建设于2012年底基本完成。东南四环连线绿化用地征迁清场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道路施工。机场高速绿化用地征迁清场工作已全部完成,待市园林局交付设计方案后将立即组织施工。 风生水起的城镇化,得益于经开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思路,不断深化对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更得益于拔高站位,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协同办公,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由拆迁向建设转变的一年,经开区将围绕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加大力度,持续求进,努力在全市实现率先突破,建成“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繁重的任务,已经细化为一项项工程—— 扎实做好征迁工作。积极、稳妥地启动剩余村庄征迁工作。投资13.5亿元,完成已启动的东杨、西杨、螺蛭湖、毛庄、曹古寺、司赵、耿庄7个行政村,共3039户,12510人,150.1万平方米的整体征迁任务。根据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19.7亿元,启动弓马庄、营岗、黄商等剩余11个村庄的征迁。 大力推进安置区建设。投资46亿元,在按计划推进在建项目的同时,确保盛和、世和、瑞祥、瑞春4个安置区后续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建设安置房152.2万平方米。 加快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建设。新建道路15条,形成“区外放射,区内畅通”交通体系。加强四港联动大道和南三环苗木后期管护,确保苗木成活率。启动机场高速、东南四环连接线、107辅道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着力实现主要交通道路环境提升。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随着新型城镇化一个个蓝图变为现实,一个土地集约利用、产业有序发展、居住环境改善的和谐美丽经开区必将渐行渐近。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