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4版:新郑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2012年,我从教满10年。所以,2012年对于我来说,便格外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在生命的长河中,10年时间不算短。我很庆幸,从刚毕业时对前途的懵懂迷茫到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一路走来步子越走越稳重,路子越走越坚定。在我的生活中,总是离不开可爱的学生们,我见证了他们成长的过程,他们则用青春点缀了我生命中的精彩。 现在,我站在10年的尾巴上眺望新的10年,给自己新的承诺和期盼,也对过去的2012年重新回顾和总结。这一年是我付出心血最多的一年,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 去年,我教高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跨文理教学,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特例”。文理科学生不同秉性,要如何平衡?针对不同班风,教学流程要如何调整?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面对新的挑战,我决心试一试。 最初的一段时间,预想的困难果然如约而至。在文科班我讲起课来很轻松,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也能很好地实行,师生配合默契。但是理科班学生却不买账,预设的教学内容都不能按时完成。我试图用“强硬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对我的说教不屑一顾,使我一下子陷入了教学的死胡同。 怎么办?我陷入了深思。“穷则变,变则通”,穷极思变是唯一的方法。 我改变“强硬”的态度,学着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理科班学生们做了一个《孩子们,你拿什么“赌”明天》的专题讲座,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未来的出路,讨论怎样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平等的交流获得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对学生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及时疏导,生活上处处给予关心。师生间的坚冰慢慢融化了,关系也渐渐融洽了。我又适时给每个同学都订立了考试的目标。我告诉他们:“谁考好了,我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学生有了赶超的目标,有了学习的动力,理科班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好了很多,同学们重新找到了在语文学习中轻松愉快的感觉。思路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郑州市组织的一测、二测考试中,理科班学生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这次兼顾文理教学的尝试,使我认识到不是我们教不好学生,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爱的种子播撒给学生,只要我们播下一颗赏识的种子,我们一定能获得成倍的回报。 有人说,职业也有“七年之痒”,如今我和教育事业10年结缘,依然“相看两不厌”。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教学中的困难和挫折,一定能够奏响青年教师成长的欢乐之歌。 2012年,我付出,我收获,所以我快乐! 记 者 沈磊 讲述人 谢利军 (新郑市第三中学教师)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