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8
4
石头山
木什屋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
贺敬之题字
谁家玉笛暗飞声
梅沟村轶事
飞翔的理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飞翔的理想

许 锋

与一位女生在办公室聊天。她马上要大学毕业了,面临工作。

她母亲是做生意的,非常希望女儿跟她学做生意。她母亲的生意做得不小,家底儿估计不错。作为老师,我当然不问她家里到底有多少存款。

她母亲不想让女儿给别人打工——所谓的别人,就是除母亲之外的任何人,包括单位。但不包括政府机关单位,如果有机会,母亲想让女儿到里面去工作。天下父母,都一个心。

我跟她描绘人生的两条路——一条路,做生意。做生意当然要赚钱,赔本的风险不去理它,赚钱的结果就一个,吃好、喝好、玩好、住好,再加上开好(好车)。风风火火,三十、四十……人生演戏似的往谢幕处走,挺好。另一条路,所谓的为别人打工。比如能够留校,或者在一些单位从事文化工作,然后在工作之余,学到一个本科(她是大专生),拿到应拿到的职称、职业资格。她还爱好文学,继续笔耕不辍,争取写出像样的文章,出像样的书,加入一级又一级的作家协会,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奖项,这一切,如果努力的话,八年十年也见分晓。

两条路,如果由她选,不知道她会选哪一条。如果母亲替女儿选,前面说了,第一条。

这就是一种矛盾。或者,我理想化地认为,若干年后,从第二种向第一种跨越,问题不是很大,家族企业,没有准入门槛的问题。从第一种向第二种跨越,基本是堵死了,不太可能再实现。

这当然是我的“私心”。我当然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找到体面的工作,高收入的工作,有发展的工作。我当然不想同学们一起步就做了“小生意人”。尤其是一个弱小的女生,在商海中浮游。

人生的路,其实在离开校园后举手投足间就已有了分水岭。有的同学去了小公司,当了小业务员,很长一段时间,会在小圈子里生活与闯荡,他的天地,就那么大。有的同学去了大公司,当了小业务员,但他的天地很宽。有的同学,自主创业,摸爬滚打,辛苦自知。有的同学,发誓考公务员,结果考上了,他的天地,也许别有洞天——踢球时,临门一脚很重要,出门时,抬腿一脚也很重要。

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远大的志向。或者在我所接触过的数十上百名大学生中,很少看到或听到同学们谈志向,特别是宏伟、远大的志向,然后朝着志向去拼搏、奋斗。很少,越来越少。

我记得自己当年毕业分配到工厂(定向分配,不能选择)后,我的“誓言”是,3年后一定离开。我没有在领导面前说,没有在很多很多人的场合说,我对着同学说。结果,我真的如期离开了。我现在在山清水秀的校园工作,而我的很多同事还在生产一线忙活,可企业的效益并不好。当然,任何岗位都能创造价值,校园和工厂也无优劣之对比。——我说的是,一个人心里,一定要有飞翔的理想。

现在的很多孩子,志向被物质迷醉了。身边的大学生,有“富二代”,有家底儿殷实的。吃不愁、穿不愁——在温室里长大的鸟儿,何来搏击长空的雄心与壮志?

也许,人生,只有走过,才知道是否精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