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专题 上一版3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勇于创新 率先突破
众志成城绘蓝图 满怀信心谋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勇于创新 率先突破
——新郑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解读

本报记者 赵聪聪 陈扬 高凯 边艳 刘冬 赵丹 刘栓阳 孙瑞 李伟彬 尹春灵 沈磊 刘佳美 樊鹏飞 文/图

肯定成绩 凝聚力量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郑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突出抓好“三大主体”工作,全面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显著成绩。

注重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谋划了一些有利于新郑长远发展的工作;注重以拆开路、以拆促建、以拆促改、以拆促转,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注重科学运作、重点突破、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既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增强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注重“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把优惠政策、优质资源向主导产业和产业集聚区倾斜;注重改革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服务、突破瓶颈,探索了新型社区建设“算好六本账”的新郑模式;注重以人为本、转变作风、务实重做、干事创业,形成了外界肯定、群众拥护、上下同心、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抢抓机遇 借势发展

中原经济区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既是新郑市发展的重大机遇,也考验着新郑市识机遇、抓机遇、用机遇的能力与魄力。

要紧紧抓住实验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的机遇,在规划调整、战略提升上下功夫。要积极主动做好与实验区的对接,超前谋划,实现“1+9” (“1”就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9”就是9个服务于实验区的功能配套区域)规划同步调整。

要紧紧抓住实验区打造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的机遇,在加速靠拢、无缝对接上下功夫。积极与郑州主城区、实验区协调对接,共同加快建设联网路、出境路,建立港城一体化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使新郑成为实验区向西部和南部推进的战略纵深区、空间拓展区。

要紧紧抓住实验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机遇,在借力发展、错位发展上下功夫。要加强与实验区在企业、产业、就业、创业等多层面的战略合作,通过创业融入带动企业融入,企业融入带动产业融入,产业融入带动区域融入,搭建载体平台,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步伐。

要紧紧抓住实验区打造航空港特色、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机遇,在配套服务、生态宜居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现代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努力把功能配套服务区打造成为实验区的空间拓展区、产业对接带、休闲后花园。

主动作为 强力攻坚

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加大投入,着力打好产区互动建设、龙湖商贸会展城建设、中心城区新区建设“三大战役”,以此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打赢“三大战役”,要主动完善提高,把“三大主体”工作向纵深推进。“三大主体”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三大战役”是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的有力抓手。新型城镇化引领作为“三大战役”的立足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作为“三大战役”的支撑点,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作为“三大战役”的着力点。

打赢“三大战役”,要主动加大投入,把项目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大战役”的核心是投资,重点是项目建设。要坚持以投促拆、以投促建、以投促调、以投促转、以投促提、以投促超,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打赢“三大战役”,要主动积极作为,要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拉投资、建项目上,投入到为企业谋发展、搞服务上,在全市上下形成“干事创业、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勇于创新 激发活力

打赢“三大战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一难题,要正确理解金融创新发展模式,转变传统融资观念,创新投融资体制,调动全社会资源,全力做好运营城市这篇大文章。

要做好常规融资。持续加大常规、常态融资规模,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拓展新渠道、新业务。

要做好项目融资。坚持“打开城门搞建设”的理念,立足新型城镇化、新型社区、土地整理等项目,进行专业策划包装,建立“招商项目库”。

要做好“城投债”融资。要抓住“城投债”发行向百强县市放开的机遇,着力开辟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途径。通过发行“城投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政府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率先突破 强化保障

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务实发展,率先突破,为“实施两项战略、打赢三大战役”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率先突破。要以十八大精神理论宣讲活动为载体,结合新郑实情,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新的更高的要求,把十八大精神内化为内在动力,外化为实际行动。

在拔高坐标、提升定位上率先突破。要站位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全局和高度,在全国找定位,力求在整体发展水平上突破,努力把新郑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在保障民生、维护民利上率先突破。要认真算好每个社区建设的“六本账”,确保群众资产大增、收入更高、生活质量更好、社会保障面更宽,壮大集体经济、壮大产业规模。

在强化基层、打牢基础上率先突破。要根据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布局,实施“四联一创”(多村联体、组织联建、服务联动、动力联供,创建幸福和谐新社区)工程,加快组建打破村庄界限的中心社区党总支,健全其领导下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在队伍建设、能力提升上率先突破。要把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成为“实施两项战略、打赢三大战役”的中坚力量。

在民主集中、凝心聚力上率先突破。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大胆发言,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上来,统一到党委决策部署上来,凝聚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转变作风、务实重做上率先突破。实干兴邦,实干兴市。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摆并改进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倡导调查研究,通过“顶端设计”、“顶端推动”,推动工作落实。

核心提示

1月17日,新郑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全会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总结,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会指出,做好2013年的工作,要牢牢把握“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的总基调,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三大主体工作,全力打好产区互动、龙湖商贸会展城、中心城区新区建设三大战役,着力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配套服务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步伐。

2012年新亮点

◆ 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新型城镇化“532”行动计划,编制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规划,构建了新型城乡和现代产业体系,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确立并实施了“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华南城、中烟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签约、开工,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郑新快速通道和107国道新郑段等一批城乡道路建成通车,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成功举办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故里·河南新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构筑了对外开放新优势。

◆ 南水北调工程推进有力,移民安置全省名列前茅,新郑被省委、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

◆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的“新郑经验”,被中央政法委作为全国中小城市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予以推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

2013年重点工作

●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围绕“两城、两市镇、52个新型社区”的新型城镇化布局,以打赢“三大战役”为重点,全面扩大投资规模,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围绕构建“三主三辅”产业体系,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 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着力加快“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

积极推进网格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建设,推动长效机制的持续提升,要做到“三个强化”:强化管理监察、强化工作落实、强化考核奖惩。

●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持续扩大开放,深化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发展潜力和活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新郑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加注重民生质量的改善。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健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弘扬新郑城市精神,着力加快文化新郑建设

深入实施文化新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城市精神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把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度。要发展旅游产业,要壮大文化产业,要繁荣文化事业。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新郑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发展。要强化生态环保理念,要推进生态保护工程,要打造复合型生态功能区。

● 务实重干,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强保障,谋发展,促和谐。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创新思路、破解瓶颈,要强化服务、创优环境,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