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别再让孩子“夹道欢迎”了
“狼性管理”
让中国孩子思维单一
领导干部对群众须有敬畏之心
铁道部先别高兴得太早
期待抽查成为
官员财产公示突破口
公务员能集资建房
百姓呢
有一种空谈
叫“不归我们管”
热点事件成“烂尾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一种空谈
叫“不归我们管”

有一种空谈

叫“不归我们管”

深圳新闻网近日组织了一项有关官话套话的调查,最终,“不归我们管”以48.84%的得票率成为网友选出的最让人反感“官话”。

有事找到政府部门,被人家一句“不归我们管”堵得没脾气,这样的事恐怕许多人都遇到过。前不久,一位飞往云南西双版纳的旅客为反映机场旅客滞留问题,拨打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热线“12345”,得到的答复也是“不归我们管”。如果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做一个调查,如果这些工作人员能如实作答,“不归我们管”恐怕也会成为最常用、最受欢迎的工作用语之一。

一事当前,抛出“不归我们管”的好处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地将责任推个干干净净,把前来“找麻烦的”或“潜在的麻烦制造者”彻底挡在门外。公众不是研究政府机构设置的专家,遇到棘手的事情,只能根据常识判断去求助政府部门,若不幸遭遇“不归我们管”的回复,憋气之余,也有惶恐:会不会真是自己弄错了,给人家添麻烦了?或许是因为“看透”了这种心理,一些公职人员在说起“不归我们管”时显得理直气壮,不容置疑。

喜欢把“不归我们管”挂在嘴边的,有些是可以管,但不想管。管了,可能接下来麻烦事一大堆,工作量增加了,喝茶、看报纸、上网的时间少了;不管,顶多让找上门来的市民心里不痛快,但这种不痛快,却不能让自己损伤分毫。权衡“利弊得失”,回答“不归我们管”显然更经济、风险更低,更具有“政治智慧”。

还有些事是在“多龙治水”的格局下,可管可不管。在许多地方,政府机构膨胀臃肿是不争之事实。一个民生领域或民生工程,往往涉及数个甚至十数个部门。权力分散导致责任不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有利可图时大家都争着管,无利可图时谁都不愿意管。很多时候,市民反映的情况可能牵扯到多个政府部门,若只找到其中一两个,最终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句“不归我们管”。

当然,也不排除市民向某个政府部门反映情况,但事情确实不归这个部门管。在这种情况下,回答“不归我们管”不是不可以,但也很有必要再加上一句“这事儿归某某部门管”。打造服务型政府就须打破山头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自己分内的事要管好,别人的事也不该袖手旁观。

不是遇到棘手的事,市民不会轻易找上门来。所以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尽量热情一点、热心一点,诸如“不归我们管”这类毫无温度的话语,能避免就避免,能少用就少用。

某种意义上说,“不归我们管”也是一种与实干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空谈。这种空谈伤民心、坏政风,必须予以遏止。遏止的方法,除了政府部门自律,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让公职人员不得不对纳税人负责的制度——那些成天把“不归我们管”挂在嘴边的人,乌纱和薪俸也可能没人管。 余 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