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市贾峪镇召开学习
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
居民热议厉行节约
出招防止铺张浪费
饭店“光盘”行动受热捧
50元办场迎春联欢会
护工姐妹花:二十余载情倾福利院
企业加速器产业园
项目签约高新区
市领导检查重点
领域安全生产
廉政文化宣传团
社区宣传倡节俭
年终表彰不发奖
帮扶社区困难户
金水节俭办“两会”
圆桌饭改成自助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护工姐妹花:二十余载情倾福利院

本报记者 王 红 文 丁友明 图

开栏的话

每一天,从清晨到深夜;每一年,从初春到严冬。

在我们的城市中,每时每刻,都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他,或者她,是驾驶员、是医生、是交警、是老师、是服务员、是建筑工……虽然,他们都是普通人,可他们都在用双手创造生活。

他们,都是最美丽的劳动者,在你我的周围,或伟大或渺小,用汗水默默无闻地努力着,为生活或为梦想,他们是天底下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为大力倡树社会新风,弘扬社会正气,今日起,本报开设《美丽人生——寻找最美劳动者》专栏,集中宣传一批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基层一线劳动者。

请你,与我们一起出发,用眼睛、用心灵,去寻找身边最普通、却是最美丽的劳动者。

初见郝秋霞、郝秋娟,是寒冬季节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一进门,暖暖的阳光下,两姐妹正在忙着。

姐姐秋霞,短发干练,刚打来一盆热水正准备给老人泡脚;妹妹秋娟,长发温柔,正小心翼翼地帮老人剪指甲。

一听说记者是来采访秋霞、秋娟,还没等姐妹俩开口,市社会福利院里正在晒太阳的老人们就三三两两主动围了上来。

这个说:“秋霞这闺女可好了,啥时候见她都是乐呵呵的,就连擦屎擦尿都不见她皱皱眉。”那个说:“秋娟不爱说话,可照顾人心细得不得了啊,给我梳个头都轻轻地,生怕揪住一根把我扯疼了。”……

就这样,老人们七嘴八舌地夸着两姐妹,眼角眉梢的笑意让人觉得他们是在夸奖自己的亲闺女。对于这些孤残老人来说,姐妹俩多年的悉心陪伴和照料,早就使得他们亲如一家。

远远瞧着,姐妹俩除了穿着同色、同款的工作服,身型样貌似乎没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很难让人看出她俩是一对亲姐妹。可稍加接触,记者就发现这姐俩有着一样质朴、温暖的心。

郝秋霞今年42岁,郝秋娟38岁,两人都在郑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了20多年,从一线护理员干起,默默奉献至今。

20余年干下来,对她们而言,悉心照顾每一位孤老孤残人员的饮食起居,就是她们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两姐妹的同事们告诉记者,秋霞是颐老组组长,秋娟是妇女组组长,两人家都在单位附近,晚上即便下班了,散步也要到院里转一圈;姐姐厨艺好,哪个老人生病胃口不好,秋霞自己下厨给老人开小灶;院里有孩子生日,秋娟就把孩子带回家,一家人替孩子庆祝……

让俩人说说自己的工作,姐妹俩却都觉得没啥可说。

想了半天,个性开朗的姐姐秋霞说:“我们每天的活儿,很碎,其实就跟在家里照顾自己的老人一个样。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伺候不能自理的老人起床,给他们穿衣服、洗脸梳头;替老人洗澡,帮他们及时换洗衣物被褥;定期为他们理发、刮胡子、剪指甲;帮他们打饭,喂饭;老人闹脾气就想办法哄,闷了就陪着他们走走转转,散心,聊天……”

这点点滴滴的工作,看起来那么琐碎、平凡甚至简单,可坚持20多年,需要的是一颗实实在在的爱心和耐心。

感慨之余,记者故意问:“人人都知道在福利院干脏、苦、累,而且经常会跟精神有疾病的特殊人群打交道,你俩就没后悔过?”

这一次,腼腆沉静的妹妹秋娟发话了:“干了这么多年,福利院早就成为我们的另一个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