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阅汉堂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陶俑之历史

张健莹

不管孔夫子对中国古代思想和伦理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他关于陶俑的教导还是被人忽略了。他曾言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说人死了可以有明器陪伴,而做成人体的俑亦有人殉之嫌。不知为什么后人忘记了他这句话,这一忘不打紧,陶俑的制作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间蓬蓬勃勃前赴后继地盛行起来。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秦代人制作的,兵马布阵,为始皇帝守卫陵寝。陶俑个头与真人同大,形象与真人酷似,人穿的衣服,马配的鞍鞯都很逼真。汉代的俑不同了,只求神似,忽略细节,变得以形写神了。内容也有变化,大型的陪葬包括镇墓兽、仪仗队、还有家居生活、俳优、乐舞百戏。到了南北朝,陶俑制作受当时朝野崇尚佛教的影响,夸张适度了,写实增强了,南北朝的俑变得如佛像一样宁静含蓄了。隋唐时代是陶俑制作的空前高峰,继承融合了汉魏陶俑制作之大成,不一味夸张外部动作,也不仅表达内心感情,唐俑追求的是表现有血有肉的现实人生,表达生命中的欢乐自由。唐俑的题材有新的开拓,有胡人频出,骆驼成队,制作还加上三彩釉色,格外出彩了。

以后的宋元明清,虽然丧葬内容有了多元选择,陶俑的制作并未停止 ,宋代的俑比唐代有突破,图上表现的就是杂剧场面。整体虽不如唐代理想飞扬,生活气息还是有增添,规模不如唐代恢宏,写实的技术更趋圆熟了。明清的俑少了创造活力,人物身份却异常明确。

有了陶俑陪葬,墓室修造就有了讲究,就有了建造墓室的画像砖,画像石,有了墓室里的壁画。

以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为背景,让几千年的陶俑款款走来吧: 秦俑披着战场的风尘,汉俑舞动千年长袖,南北朝俑一派仙风道骨,唐俑威武着精神,胖妞俑表达着雍容,清瘦的宋俑现出无奈,图上的元俑已是蒙古人的模样,最后的清俑为自己的粗糙无地自容。陶俑们无言地装点着自己所属的时代,充实着历史的内容。

有了陶俑,中国就有了可视的立体的历史。

以此说来,始作俑者,为历史立下存照。功莫大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