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欢度春节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共度除夕夜 一起过大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共度除夕夜 一起过大年

本报记者 安群英 李瑞蕊 孙志刚 栾月琳 郑 磊 实习生 陈燕南 文 丁友明 唐 强 图

昨日,市文明办和本报联合举办的共度除夕夜、一起过大年活动温暖举行。

中原区百花路社区,志愿者和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一起放鞭炮、看春晚;管城区文明市民爱心热线工作室,工作人员请来留守务工人员,畅谈心里话,一起迎新年;二七区康桥华城社区,居民为小区保安包饺子、送礼品;二七区救助站,受助人员吃上了热腾腾的年夜饭;市骨科医院病房,爱心市民为李刚一家送上了煮好的饺子……因为爱,这个除夕,更温暖。

救助站里看春晚

流浪者温暖过年

由于种种原因,二七区救助站内滞留了70多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如何让这些受助人员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同样能感受到欢乐氛围?进入腊月,二七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了。

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春联,房间里装上了液晶电视,受助人员也能和市民一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年夜饭。在二七区救助站里,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其他市民的家里一般无二。为让受助人员欢乐过节,二七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放弃了春节假期,并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确保节日期间有困难的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同时开通了“心连心亲情热线”,让每位需要跟家人联系的滞留人员,都能免费使用这部亲情热线,给家乡亲人打个电话报平安,感受亲情的温暖。

商丘民权的冯广田从小父母双亡,8岁就离开了家乡,几十年没有回去过。今年在救助站的大家庭里过年,他十分激动:“往年别人在温暖的家里过年,我们在寒冷的街头过年,别人在热闹地团聚,我们在孤独地煎熬。今年,二七区救助站给我们准备了年夜饭,还专门安装了电视,让我们看春晚,大家在这里团聚,我们感到很温暖,很幸福,我们今年也有家过年了。”

昨日,二七区大学路办事处康桥华城社区欢声笑语,社区居民和留守物业人员一起包饺子,桌子上还摆满了水果、瓜子、糖等丰富的零食,洋溢着浓郁的过节气氛。

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保安小李高兴地说:“我们几个来自南阳、洛阳等各地,虽然为了工作不能回家过节,但吃上饺子感觉就像到家了一样,心里非常高兴。”

忙着包饺子的岳阿姨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小区的保安们也不例外,但是为了小区的安全,他们春节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到他们,我就像看到了自家孩子一样,所以专门过来包饺子,还从家里带来了香肠、饼干等好吃的,让他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家住10号楼的李增艳说:“保安们工作特勤快,我平时也经常给他们送东西,今天过节了,给他们带了瓶酒。”

笑声中,来了一位小朋友,原来是妈妈下达了“重要任务”,今天一定要过来给保安叔叔说声辛苦了,并送上礼物。孩子的姥姥说:“这些保安乐于助人,经常帮着送水上楼等,过年了专门过来看看他们,表达一下心意。”

爱心面馆老板李刚术后需要继续住院治疗,这个春节他们一家人在医院里过年。李刚夫妇表示,有了爱心市民的祝福,有了家人的陪伴,在哪里过年都是幸福的。

昨日,市骨科医院病房,床头柜上的鲜花正在盛放,爱心市民送来的饺子还冒着热气,女儿嘟嘟开心地跑来跑去,内向的井小敏则守在李刚的病床前静静地陪伴,一家人共享天伦,其乐融融。本报记者来到医院看望了李刚夫妇,给他们带来慰问品和新春的美好祝愿。

李刚气色不错,他不断地诉说着自己多日来的感动:“当时面馆生意不好,我又被查出骨肉瘤住在医院,因家里条件困难,连针都差点打不上了,我当时几乎绝望了。真没想到,在我发帖后,竟然有这么多人关心和帮助我们,支撑着我渡过难关。”

“大家帮了我们这么多,我们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激。”井小敏希望通过本报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他们的人拜年。

遇到困境,一个家庭承担起来有困难,每个人帮一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和个人,是党报的责任,本报会继续关注“一碗面的感动”,希望能够帮助李刚一家早日渡过难关。

外来务工人员

欢聚共迎佳节

昨日下午,管城区文明办、管城区“文明市民爱心热线”工作人员及社会志愿者,与十几位春节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起迎新春。

在西大街办事处平等街社区的管城区“文明市民爱心热线”工作室内,十几位坚守工作岗位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外来务工人员早早地聚在一起,管城区文明办、管城区“文明市民爱心热线”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大家欢聚一堂畅谈郑州的新变化,工作室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文明市民爱心热线”牵头人霍豫闽,一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党政机关退休人员,原本计划赶回河北石家庄过春节,但为了让留守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过一个温暖、祥和、快乐的春节,她留了下来,积极筹划,精心安排;管城区文明办工作人员王蒲和社会志愿者张文孟放弃与家人团聚,赶到“文明市民热线”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

赵新举,许昌县蒋李集镇赵堂村人,在郑州从事理发业,热心公益事业,义务为军烈属、残疾人、低保人员登门理发。他为一位长年卧床的残疾朋友理完发后匆匆赶来,他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有这么多朋友陪着一起过年,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来自太康的李映好1990年来郑打工,他热心照顾“全国拥军模范”冯淑花老人20多年,继承老人拥军遗愿,用做小生意的收入慰问亲人子弟兵。他说:“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留在郑州,春节期间还要赶往驻军各部队,慰问亲人解放军。”

除夕夜,中原区林山寨街道办事处百花路社区成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民工兄弟的家,大家聚在一起,做游戏、演节目、放鞭炮、包饺子,欢度春节。

下午4点多,中原区文明办和林山寨街道办的8名志愿者来到百花路社区二楼阅览室,临时用课桌铺上绒布做台面,支上案板,大家和面、盘馅、擀皮,热热闹闹地包起饺子。

“没想到,你们还请俺来社区过年,谢谢。”一进门,来自民权县老闫集乡的路季生便连声道谢。59岁的路季生是百花路社区市直家属院的清洁工,承担小区居民生活垃圾清理任务,每天要清扫8车。开封市民程元聚在百花路社区当保安3年,他说,过年不回家,要替业主们看好家。“公益老人”王自强准备好了几沓崭新的10元钱为农民工服务。春节期间他已经义务为居民换了近13万元的纸币。和王自强同来的还有6位空巢老人,他们因种种原因都是独自一人生活,这个新年让他们也格外难忘。在欢聚的人群中,11岁的小强格外惹人注目,母亲去世,父亲被强制戒毒,小强现在一直在社区跟着志愿者张凡平生活。社区给他买了新书包、玩具、课外书等礼物,小强抱着礼物,十分开心。

社区还组织了文艺节目表演和“逆向思维”、“踩气球”等游戏,大家一起参与。林山寨街道办还向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送来食用油、大米等物品。

对来郑务工人员张俊华来说,这个春节很有“年味儿”:他们一家人要到南阳新村社区“老妈妈”服务队队长周树枝家过年,两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

除夕下午5点半,张俊华夫妇带着小孙子张强广如约走进周树枝家中。一进门,周家老小已恭候多时了,看到这么多人,张强广有点拘束,周树枝赶紧招呼小家伙坐下,拿出糖果和玩具。很快,小家伙就玩熟了。

今年63岁的张俊华已在郑务工16年,一直在南阳新村社区当保洁工,如今一家老小都来到了郑州。

“我们请张师傅一家来过年,就是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提起邀请务工人员来家过年,周树枝很自豪,“今年小家变成了大家,大家一起过年,多好。”对此,家里人都很乐意和支持。老伴儿早早摆好了水果,等待着张俊华一家人到来;女儿从北京赶回来,帮妈妈张罗这次“团圆宴”……

“除夕夜人越多越热闹,大家一起看春晚聊聊天,多开心啊。”正当大家围在一起吃饺子时,周树枝的儿子刘磊接来了另一位客人——辖区孤寡盲人卢义勇。老人无儿无女,“老妈妈”服务队长期帮扶,买菜,做家务,缝洗被褥……老人说,自己过得很幸福,因为有这样一群有爱心的四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