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光明使者陈鹏:
不做“名医”做“明医”
郑州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方案出炉
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时的讲话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光明使者陈鹏:
不做“名医”做“明医”

光明使者陈鹏:

不做“名医”做“明医”

本报记者 王 红 文 李 焱 图

“陈大夫,太感谢你了,这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啊。”2月20日上午8时,记者走进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时,一位抱着两个婴儿的年轻妈妈,正一迭声向着大夫陈鹏致谢。那是一对只有6个多月大的双胞胎女婴,不久前成功进行了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今天是在复查。

“俩孩子恢复都不错,可以出院了,记着回去还得按时点眼药水。”经过细致的检查后,陈鹏笑着告诉这位新妈妈: “放心吧,孩子越小手术效果越好,一辈子的路还长着呢。”听到医生的权威“认定”,妈妈喜不自胜。

这位妈妈告诉记者,她们来自洛阳,小雅和小涵出生十多天时总是闹,眼睛往上翻,不知道怎么回事。12月14日,到县城医院检查得知是先天性白内障,他们慕名来郑州找陈大夫治疗。“陈大夫心细,自从俩孩子来医院,他大事小事叮嘱不断,手术才几天,孩子的眼睛已经明显有变化了,以前只会左右看,昨晚就会直着看远处了。”

记者等了近一个小时,陈鹏的病人却流水一般没有任何间断。从患者排序单上记者看到,仅仅从早上7时30分到9时30分,陈鹏的病人已经排了25个。别说接受采访,他甚至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44岁的刘先生是一名警察,这几年突然感觉看东西有些模糊,到医院却被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我以前是空军,后来当了警察,视力一直都是1.5。怎么会是白内障,你们是不是诊断错了?”面对焦灼的患者,陈鹏耐心解释,人随着年龄增大,视网膜调节能力会受影响,视力发生减退也正常。不用太担心,你的病情稳定,不会发展,可以不做手术,定期观察。看不清字了,验个光,配眼镜就行。听到大夫温和的解释,患者一家都松了一口气。

由于接诊对象包括老人、中年人、小孩子等各个年龄层,陈鹏会用简单易懂的表述让患者明白。一位老先生眼球晶体浑浊,手术应摘除晶体,“没有风险吧?”患者听到后非常担心,询问手术怎么做。陈鹏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眼球,告诉他哪个位置出问题了,从哪进刀,多大的刀口,将来会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作为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陈鹏带领的科室每天担负着该院2/3的门诊工作量,全年完成眼科手术约7500例,门诊量突破13万人次。在同事眼中,陈鹏是一种力量,是科室的舵手。是眼科的招牌,是年轻医师的榜样。

“陈大夫对病人非常负责,所以等他下班永远不会按时。”护士高珊珊告诉记者,“他一上午要接诊五六十人,看不完会延长时间,直到把患者都接待完才走,经常到一点半才下班。有的患者从外地赶来比较晚,预约时号都没有了,和他说说也会加个号。”高珊珊说,除了周一周三门诊,陈鹏周二、四、五都要上手术,平均一上午10~20例,永远连轴转。

“作医生不能追求‘名医’,更重要的是医德,对患者用药、治疗要明明白白、认真负责。”陈鹏说,比起“名医”头衔,他更愿意自己做好“明医”,也就是明明白白干活,知道自己能为患者干些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