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
9
连 载
《众声喧哗》
小确幸滋生小舒心
黄水河的传说(上)
给自己定位
随笔三章
qhq2b76
qhq315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水河的传说(上)

朱永忠

黄水河位于新密、新郑市境内,发源于新密市曲梁镇牛庵村南,全长29.4公里。黄水河原名溱水。《水经》中记述:溱水出郑县(今新郑,韩国时为郑县)西北平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县东,又南入于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将溱水改名黄水。薛文灿、刘文学先生依据《水经》等历史资料,并运用“以城证水”的方式,证明黄水河即古溱水。关于它的名称演变,民间还流传着“黄帝凿石寻泉”、“高拱封黄水河”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条河水势很大,正常年景,河水川流不息,河两岸土壤肥沃,可种植农桑,引水灌溉,是人们理想的居住之地。黄帝联盟的一些部落住在这里。有一年,几个月滴雨未下,庄稼旱死了,河水干枯了,人们生活用水也没有了。看到这情况,黄帝焦急万分。他一边组织人到远处运水,一边沿河谷向上游寻找水源。一天,黄帝来到一个山涧,发现有一片岩石湿漉漉的,布满了青苔。黄帝非常高兴,马上召集一些首领商议,开掘这个水源。

众首领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挑选精壮劳力来到山涧,一起掘土凿石,挖了一个方圆一亩大的坑。农历三月初一,凿到岩底,有几条石头缝向外冒出泉水。黄帝用粗木头做成两根尖桩,并用石头从两端打入水穴,再指挥大家把一根大树干别在木桩之间,一声令下:“推!”只听一声巨响,石底开裂,泉水“哗”的一下喷涌而出,形成了两条两丈高的白色巨龙,犹如下了一场暴雨,泉水立即充满了大坑,并从缺口流出,顺着山涧向东南流入溱水河。从此,这大坑被称作“双泉潭”。

从此,这条河川流不息,再也没有干过。每年三月初一,群众都到这里庆祝,后世建了一座玉泉庙,供奉黄帝神像,就有了三月初一庙会。为了纪念黄帝的功德,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黄帝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