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张之洞出洋相
诗五首
论魏宏声山水画
《天涯红泪记》
又见海迪
qhq313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又见海迪

李绍光

“张海迪来啦,到咱村看了康复活动室。”前天清晨,从老家新密来的叔叔见面就打开了话匣子。“啊,是吗?”没想到我儿时心中崇拜的英雄,竟然去了故乡,真为没曾谋面感到惋惜!

“冲出小屋,走向世界”多么慷慨的言词。上初中时读到的一篇作文,令我至今刻骨难忘。一位身患重病,全身浮肿,娇容尽失的小女孩,把自己关在幽暗的小屋里,天天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偶然的机会,父亲给她讲起了张海迪的事迹:海迪高位截瘫,无法去学校上课,坚持自学,努力写作,成为一名作家,知识使她成为强者,还翻译了许多外国名著。女孩听后感动了,在小屋里发出厚重的呐喊,写出了这篇文章,她离开小屋,勇敢地面对生活。那时,该作文成为全校师生耳熟能详的佳作。作者以海迪为榜样,做一名强者的精神打动了大家。张海迪的故事也因这篇作文,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更深的印记。

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一度自我崇拜现象的泛滥,还是后来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模范人物层出不穷的年代,在思想的殿堂、文化的伊甸园,海迪的影响力一直没有削弱。身残志坚的口号曾经叫响整个中国,海迪顽强拼搏精神鼓舞了一代人。儿时,我长在深山区,啃干馍、吃咸菜,夏天没有像样的衬衣,敞胸露肩,冬天没有换洗的棉袄,冻裂了双手,可是从不叫苦,从不怕困难,照样在煤油灯下读书,靠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毅力,靠的是张海迪、赖宁等先进人物的激励。与我同桌的红卫,座位紧挨着教室的土墙,他工工整整地用粉笔在墙上写了一行小字:“向张海迪学习,朝着大学迈进!”老师发现后,好好表扬了他。我们高兴极了。于是,全班同学纷纷效仿,有的在日记里、有的在笔盒上,还有的往课桌上贴纸条,表达学习张海迪、争当“三好学生”的决心,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班成绩在级段名列前茅!以后,广大师生无论在学校里、还是社会上,不管遇到何种挫折,都把张海迪这面“镜子”拿出来照一照,心绪立刻沸腾,精神很快振作起来,困难迎刃而解。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走进了新世纪,面对日新月异、流量密集的社会,面对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变化,牢骚、浮躁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不良习惯,懒惰、马虎是一些公职人员的弊病,唯利是图、瞒天过海甚至是个别人的荣耀。这些与和谐发展的时代格格不入,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先进精神。我想,张海迪精神是医治上述疾病的一剂良药,是涤荡心灵的催化剂!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但不知尊敬崇仰的国家更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今天,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提高国家软实力,海迪精神必然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突飞猛进、朝气蓬勃的时代,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张海迪永远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