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惠济多举措促教育上台阶
三十余年婆媳情
综合整治道路交通安全
生活节节高
鲜花唱主角
社区当中介
应对用工荒
执法队里的夫妻档
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
改善辖区高铁沿线环境
“1+3”组合模式推进网格化
党员管理实行积分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十余年婆媳情

本报记者 郑 磊 通讯员 张保华 文/图

她,坚韧执着,30年悉心照顾患病婆婆,她用一个个“孝”字,演绎着一段动人的婆媳佳话,让熟知的人都为之动容……

“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其实也没啥。”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淮河路40号院一个普通两居室,屋子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今年已60岁的好媳妇郝秀花一句开场白,就让记者感受到她的坦诚和直爽。一身深紫碎花夹袄,眼角刻着皱纹,头发蓬松在脑后,她旁边床上则坐着93岁的婆婆,裹着头巾,神情安详。提起儿媳妇,“老寿星”赞不绝口:“我们家能娶到这样的好媳妇,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婆婆口味挑剔,喜欢吃比较“面”的东西,郝秀花就时常做些山东煎饼和蒸菜团;婆婆只能喝稀的,她就原汁原味烹制“米糊糊”;婆婆年纪大了不好买衣服,她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

光阴荏苒,30个年头过去了,郝秀花很享受这种疲倦而琐碎的生活。婆婆生日,她都不会忘记,每次都会精心准备生日礼物,希望婆婆开心。如今老人虽然93岁高龄,可面色红润,身体健康,耳聪目明,根本看不出实际年龄,“俺娘可是俺社区的‘宝’,都90多岁了身体还这么好,听说世界上最长寿老人活到120岁,俺娘一定会超过。”说这话时,郝秀花一脸自豪。

整个采访中,郝秀花提及最多的就是“孝”。“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俺只是尽了自己的义务,”郝秀花说,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婆媳关系更是家庭关系的重中之重,自己要用柔弱肩头担负起家庭的重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