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书架
文史杂谈
郑州地理
24
13
连 载
散步·倒走
大煞风景的白纸条条
lh31140
lh3113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地理

京水村

朱坤杰

京水村是惠济区花园口镇的一个村庄。民国时期曾为郑县四大名镇(须水、柴郭、圃田、京水)之一。村子因建在京水河畔而得名。

据记载,京水是一条古河道。因该地处在汴水的上游,距广武、郑州、荥阳、中牟大约都为三十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早以前这里就形成了水旱码头,成为货物的集散地,贸易相当繁荣,后形成村落。

清同治年间,因黄河河道官员及其家属迁到此地生活,这里人口迅速增长,百业兴旺,各种公共设施应运而生。1901年冬,郑州磨盘衔设立邮局,县前街设立支局,同时还在南阳寨、京水、小李庄设代办所,由此可见,当时这里的繁华和重要。

清后期,太平军起义。为了村民的安全,官府逼迫各村修墙打寨。京水也顺势修建了周长约五华里的坚厚土寨墙,寨墙四个角修有炮台,四个门都用砖石砌成,安装了铁叶门。

民国初期,该村已是郑州北部有两万多人口的第一大镇。镇上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街道宽广、商店林立,隔日有集、月月有会,热闹非凡。当时郑县共有四所完全小学,京水镇完小就是其中的一所。从该完小校歌的歌词(京水镇前景物好,索须翻银浪,黄河涌金涛,出哲贤,产英豪,历代文风高)中就能反映出京水镇当时的人文风貌。

1938年,国民党新八师师部驻守该村。师长蒋在珍曾在这里指挥炸开花园口大堤。当时河水直泻东南,京水村被冲三分之二,东、西、北三个寨门均付诸东流。黄河渡口也由花园口下移至京水村,从此京水渡口承担了更多的客货运量,成了重要的货运码头。随着南来北往商客的增加,该村变得更加繁华,旅店、酒楼、茶社、戏院、书场、浴池等应运而生。当时有“小郑州”之称。

1949年3月13日,郑县中心兵站成立,18日郑县支前司令部成立,并下设京水、老鸦陈、祭城、齐礼阎、苏庄五个兵站,京水村为解放军南下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