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末聚焦·郑州好人 上一版3
寻找身边的感动:绿城处处活雷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社工服务站陈骋:
寻找身边的感动:绿城处处活雷锋

本报记者安群英王影李瑞蕊聂春洁郑磊文丁友明图

有一个特别的日子:3月5日。

有一种特别的精神:爱与奉献。

有一面特别的旗帜:雷锋精神。

有一首特别的赞歌:学习雷锋好榜样。

有一句特别的话儿:向雷锋同志学习。

3月,雷锋精神向我们走来,犹如春天般温暖,吹拂着绿城大地。在郑州,学雷锋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昨日,记者走到几位热心助人的市民身边,听他们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他们说,雷锋精神是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是甘当“螺丝钉”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团结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是艰苦朴素的勤俭节约精神……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多层次的。

医务人员社区义诊。

社区爱心活动,情暖空巢老人。

成立于2005年的绿城社工服务站,是全国第二家、我省首家以“助人自助、救难解困”为宗旨的专业社工组织,目前有注册义工近8000人。

绿城社工服务站站长陈骋说,这是一个大集体,最小的义工仅9岁,年龄最大的70多岁。学雷锋做好事,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在这个爱心集体的帮助下,关爱青少年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关爱贫困白血病患儿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累计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募集爱心善款近20万元,先后救助了28名贫困白血病患儿,并与全市220户残疾人家庭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定期开展生活照料、聊天陪护、心理疏导、卫生保洁及健康护理等服务。

陈骋说,学习雷锋好榜样,集体主义精神记心上,绿城社工服务一直在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让雷锋精神永驻我们身边。

城乡“手拉手”,帮扶贫困小伙伴。

热心市民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

提起咱郑州的“爱心顺风车”、“全城吃面行动”,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这些,魏晓军都是最初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他通过微博发出求助信息,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转发,从而形成“全民参与”的爱心行动。

魏晓军是雷锋的忠实“粉丝”,总是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当他参加过好心人为16岁开封失明女孩代睿圆梦的活动后,心底非常震撼,深知公益事业的力量,也认识到单靠个人能力很难改变求助者的命运,但通过一群人的力量,甚至全社会的力量却有可能实现。

“以微博为社交平台的兴起,让我把公益事业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魏晓军说,前不久的“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故事,他就多方努力帮助李刚,并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他曾经热心联系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见义勇为的小伙子白晓光举办婚礼……

魏晓军用这样的比喻解释自己的“学雷锋”行为:“就像黑夜的火把,人们不一定看清举火把的人,但看到有一团火就会去聚集,就会有温暖,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曾经耳熟能详的歌词伴随着一代人成长,在物质文明逐渐发达的今天,新时代的“厉行节约”仍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家住五里堡办事处河医社区的李学义老人今年88岁,义务帮助居民修理电器已经25个年头了,大到电视机、微波炉,小到插线板、电热壶,不管谁家的电器出了毛病,老人总会热心帮忙,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东西扔掉多可惜,修修还能用呢。”

李学义原来是一名电子工业技术员,退休后,他发现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的邻居们经常会把出了一点毛病的电器丢掉,于是,李学义买来各种修理电器的相关书籍,加上过去学的专业知识,他很快成了社区里的“电器修理专家”。去年,社区里一户居民家的抽油烟机电机坏了,准备拆下来扔掉换新的,李学义听说后忙去劝阻,仔细检查后,他去电子批发市场配了20元的零件,修好了抽油烟机。社区里也经常会收到李学义的一些特别的礼物:手电筒、电风扇、节能灯……别人要扔掉的东西,他就拿回来修理,修好了再主动送回去,别人实在不需要的,他就修好了送到社区里,再通过社区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我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去电子批发市场逛,看到家庭常用电器的修理配件就会买一些,谁家电器出了问题,就能随时修理。”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走和雷锋同志一样的路,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学义告诉记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这种行为将节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青年志愿者帮行动不便老人购物。

去年,在郑州街头公交站附近,常常有一位女孩抱着“爱心零钱箱”,为坐公交车的乘客免费换零钱,大家送她一个好听的名字——零钱女孩。

“你缺零钱,可以换,放进去一张5元的,拿走5个硬币;如果你身上没钱,急着坐公交走,也可以拿走一枚硬币,将来不论什么时候把钱还了就行;如果你身上有零钱,暂时没用,也可以投进去帮助其他需要零钱的人。”“零钱女孩”王双双这样告诉每个关注她的人。

关于爱心零钱箱的诞生,王双双表示,发扬雷锋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爱心的同时,自己也感觉到很幸福。

从去年3月24日至今,“零钱女孩”带着爱心零钱箱,先后来到南阳路农业路、花园路经三路等郑州各大路口。令她没想到的是,零钱箱里的钱不但没少,反而直线增加。

为了让箱中的爱心文明款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也让文明的行为能够越传越广,王双双用箱中的钱制作了100把爱心文明伞,给市民提供方便。

如今,王双双爱的足迹越走越广,把“爱心零钱箱”延伸成一个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关爱环卫工、关爱农民工……

74岁的董桂英每天一大早就去街头举广告牌,从早到晚,一天举广告牌挣75元,都花在给贫困儿童买作业本上了。

昨日下午,董桂英赶到绿东村巡防中心,将200本作业本和6本新华字典送了过来:“从今年开始,我把每月的作业本增加到200本,还有一个想法,尽我所能,打算今年为孩子们购买1000元的新华字典,让他们好好读书。”

董桂英住在30平方米的破旧小房子里,每月只有1300元的退休金,由于4个孩子全部下岗,她时常还需要贴补子女生活,捐赠作业本的钱,都是每月她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问及为啥给贫困农村孩子送作业本时,董桂英说,自己小时候出生在动乱年代,没钱上学,都是好心人的帮助,才读完了小学,就想尽一点微薄之力,只要还能挣钱,就要坚持送下去。

“做善事的人是快乐的。”董桂英转身离开时,朴实的一句话,让记者感动。望着董桂英的背影,绿东村巡防中心巡防队员王凤生感叹:“这就是活雷锋。”

48岁那年,高平安主动请缨,从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处调到离退休干部处。在新岗位上班伊始,他请人写了三句话,贴在办公桌的玻璃下,这三句话分别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研究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永远做有利于人民的人。

“4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你咋主动要退二线呢?”有人问,高平安说:“我没觉得这是二线,为老人服务这份工作很重要,我来这里,就是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高平安说,自己的青年时代在部队度过,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干一行成一行”不是口号,而是基本的做事准则。

高平安今年57岁,他花了10年时间,让原本冷清的老干部处变得熙熙攘攘。他组织的老年文艺表演队,自编自导节目,定期到社区义演;他开办的“乐康之家”,每周都有退休医学专家来义诊,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求医;他发起的“老幼乐园”,让老人们共同研究健康知识,防范养生骗子。

高平安做了几十年机械师,对养老工作只是一知半解,但“干一行成一行”的雷锋精神再次成了他成功的钥匙。他从参加公园老人聚会开始,了解老人们的习惯、爱好、渴求,发起成立“老幼乐园”,让老人们自己成立健康研究、文艺表演团队。他义务陪护生病老人,编写健康知识手册,调解家庭矛盾,甚至自己拿钱给老人们搞活动。“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现在是为他人服务,也是为自己将来服务。”高平安说。

阳春三月,绿城处处闪现着雷锋的身影。

不管是“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爱心吃面行动,还是帮扶“带着患病父亲上学”的李春花的义举,抑或是成千上万网友参与的“微公益”,以及城市街头屡屡闪现扶老助残的身影。雷锋,这个熟悉而温暖的名字,再一次唤起了大家的热情。

雷锋这个名字,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精神,鼓舞着代代中国人自强进步。在我们身边“感动中国”、“感动中原”的人物身上,在那些常年如一日辛勤奉献的志愿者和劳模身上,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形式,更不能格式化、形式化,只要我们牢记雷锋精神,在日常行动中一点一滴地践行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就能常学常新、永驻人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