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郑州好人 上一版3
真情互助20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真情互助20载
看着老照片,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姐妹俩潸然泪下。
昔日的工友经常到家中探望,把欢笑带给刘巧娥。她们只能够用这种方式来暂时减轻病痛的折磨。
这一堆的账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几年来,史珍放下自己所有的事情,担负起了照料刘巧娥日常生活的责任。
巨额的医疗开销耗尽了她俩的积蓄,史珍只能每天自己熬中药,维持姐姐的病情。
看着姐姐的病情日益加重,史珍往往把实情隐瞒起来,自己默默地伤心。

她们都是农协工,非亲非故,姐姐叫刘巧娥,妹妹叫史珍。她们是20年的工友,曾在艰苦的岁月里相互扶持。如今,姐姐身患癌症,妹妹坚信,无私的帮助、悉心的照料就是姐姐的治病妙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刘巧娥和史珍各自带着绚烂的都市梦想,分别从新郑和通许农村来到了郑州,成为国棉六厂的农协工,两人同住一间宿舍,生活中不分彼此,情同姐妹。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个农村女孩在紧张的工作中,慢慢融入到繁华都市的生活里。

2000年,刘巧娥下岗离开了单位,倔强的她摆地摊、跑运输、做手工,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没几年时间,她就打拼出了自己的十字绣作坊,并有了自己的蜗居。2008年史珍和另外几个工友下岗,命运再次把她们聚集在了一起,刘巧娥对史珍说:“咱们是姊妹,我又是单身,我的就是大家的,和我一起做生意吧!”

人生无常,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2011年,刘巧娥的脖子里出现了肿块,不经意的检查,发现已是乳腺癌晚期。得知病情,慌乱中妹妹史珍赶往医院,出门鞋子都穿错了脚,见了面抱着姐姐放声大哭,真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从此妹妹史珍搬到姐姐家,专职照料她的生活起居。

接下来的住院、化疗,花费像流水一样,很快就耗尽了刘巧娥的积蓄,农村卧床多年的老父亲还不知道闺女得了重病,哥嫂的接济更是杯水车薪。这时,史珍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五万元钱暂时堵上了亏空。姐姐刘巧娥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谁来还你的钱呀。她多次决定放弃治疗,对史珍说,再给我多花一分钱,我现在就出门,再也不回来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姐妹俩抱头痛哭,最后,姐姐坚持要把房产过户到史珍名下。史珍说,再这样说,我现在就跳楼,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我,你是好人。你不能这样撇下我一个人啊!

后来,两人的积蓄终于熬干了,她们放弃了大医院的治疗,史珍多方打听,每周两次骑车带着重病的姐姐到私人诊所诊治,抓中药、洗衣、做饭、喂药、按摩,成了史珍的日常功课。在记者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史珍不停地在给姐姐揉搓着右臂,我问她:“这样有效果吗?”“我知道这样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减轻她的痛苦啊!”

几年如一日,史珍无怨无悔地照顾刘巧娥,用自己默默的付出续写着人间大爱。她的故事,也感动了周围的邻居、昔日的工友和社区的同志。面对记者的提问,瘦小的史珍说,我没帮上啥忙,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我姐姐她还年轻,我会一直陪着她、照顾她。我们企盼着奇迹的发生。

本报记者 杨 光 唐 强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