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5
2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过一天古代生活

王太生

写诗的朋友于二比较馋。某天,打电话给我,邀晚上聚聚,“来呀,我请你吃梅花粥。”于二在电话那头说。

晚上到了于二家,已经煮了一大锅糯米粥。于二说,经常喝酒,口干舌焦,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就乱翻书,翻古书,忽然抬头见窗外有几丛梅花,就想到煮梅花粥。

我看到于二往粥里加冰糖,把洗好了的几瓣蜡梅花拈入锅中,文火慢炖,趵突相涌。煮好的蜡梅粥,色泽微粉,散发阵阵幽香。

我吃了于二的梅花粥,开胃散郁,口气清新。

于二拈花惹笑,喜欢过古人的生活,他经常翻《红楼梦》里的食谱来欢愉他的舌尖,温存他的胃。比如,胭脂鹅脯,于二买来一只老鹅,膘肥体壮,捋起袖口宰鹅,褪毛洗净。从背部用刀开膛取出内脏,将鹅剖为两半,加水、盐、黄酒、葱段、姜片、苹果等煮至脱骨,取出骨即成“鹅脯”。于二说,那些菜都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吃过的,《红楼梦》故事的发生地,离我们这地方比较近,食材也容易配。

生活的快节奏,一天忙碌过后,我感觉浑身困乏,脑子里像被灌了糨糊。于二分析穿唐装汉服,读唐诗宋词,穿越到古代,只是形式上的,不如让味蕾体验古人生活来得痛快。

有一次,于二去县城去看望施耐庵老先生,回来后就四处张罗着卖“浪里白条”。他听当地人说“浪里白条”即是小鯵鱼,要买小鯵鱼煮下酒的菜,但城里买不到野生的小鯵鱼。在乡下一处偏僻的河边,他碰到一个老头在用丝网捕鱼,鱼篓里有几条鱼正是苦苦找寻的“浪里白条”,于二把一篓鱼都买下了,吃了10天小鱼咸菜。

当然,再回到冬天的梅花上。我不知道于二为什么要将蜡梅放入粥中?一岁梅花,卧冰爬雪。风送清冷的暗香,簌簌作响。鹅黄的苞芽,蜡的质感,手未触摸,指尖尚感滑溜溜的。估计是喜欢了,爱之真切。

爱就把它吃下去。梅花冰清玉洁,于二肯定是想借这天地间的寒客来疏通他那快要被酒肉堵塞的肠胃。就连李时珍老爷爷也说:“蜡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古人的生活为什么能吸引于二?有一次,这小子神经兮兮地给了我答案,那些古代的菜谱中,味道真是鲜美。

能够经常坐在一起喝酒的人,都是关系很铁的人。这小子诡秘一笑:“这才叫圈子。”于二说,20年前,乡下的姨妈生了大表姐,在屋后栽了一棵白果树。表姐20岁,那棵白果树才长到齐屋檐,碗口粗。哪像刘小山家的白果树,去年刚栽,今年就蹿得老高,还怀孕挂了果。

快,让于二心里发慌。46天的速成鸡,让他吓了一跳。

过一天古代生活,于二要煲一锅老母鸡汤,他抱怨近视眼分不清哪是洋鸡,哪是土鸡?还有什么三黄鸡,散养还是圈养?

“吃一只古代的小公鸡,有多美呀。”于二记不得是哪年吃过饮着草尖上的露水,啄着昆虫花叶长大的纯土鸡了?有一次,于二做梦,梦到他喝到一碗鲜美的鸡汤,啃鸡大腿,醒来直咽口水。

于二想过一天古代生活,用蜡梅泡酒,酒味幽雅醇厚,沁人肺腑,治疗他抽烟过多的胸闷、咳嗽。喝着熬得如凝脂白玉一般蜡梅鱼头汤,浓稠的汤水,漂着几朵蜜蜡的小花。旁边是蜡梅炖豆腐、蜡梅炒蛋,他一边喝酒,一边吃菜,只听得腹内咕噜咕噜,翻江倒海。蜡梅花,正清洁疏通他那平时饱胀的肠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