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能让爱美的女人很受伤
按“颗”卖药不妨在全国推广
公路里程也“缺斤少两”
广告岂能口无遮拦
公共决策
须主动、提前让公众参与
当李太白遇上
“世界文学奖”
追追感动中国的“星”
让医生“挑病人”
这算什么激励机制?
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医生“挑病人”
这算什么激励机制?

让医生“挑病人”

这算什么激励机制?

北京一家医院被曝向全体医师下达命令,要求病人医保定额消费的10500元里,有盈余则奖励,超出消费额则扣医生钱。(《京华时报》

当医院将医保额度与奖金挂钩,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医生就很难做到不去挑病人。有同行吐槽,年纪大的病人不愿收,有多种病的老病号不收,以免医保超标。住院的病人,一旦医保额度将超标,医生会动员病人快出院。

病人可以挑医生,但医生不应该挑病人,否则后患无穷,这是一个常识。虽然历来有纸面上的各种明文规定,医生没有挑选病人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挑病人”却屡见不鲜。

因为这种激励的存在,在同一家医院,虽然是患同样疾病的病人,但因为医保含金量不一样,得到的也是不同的对待。对那些疾病复杂的病人,住院时间过长,往往会造成额度超标,让医生被扣钱,拿不到奖金,所以自然人见人弃。即使明明有床位,也被婉言告知,客满了,请择另家。

我们得想想,医保控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看起来是为了避免医保资金的浪费。而再进一步看,还是在保障资源储备,不至于令医保账号因过度浪费而亏空,使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保障。但现在,那些最需要医疗保障和资源的人反而受到了最大的限制,得到了最狠的伤害,住不进医院。这是否有违初衷?

医保额度超标,一刀切地惩罚医生,实际上也不科学。部分超标,的确可能是医生“大手大脚”,不精打细算所致。但还存在另一种超标,是因为病人病情复杂、患多种疾病,或者病情恶化、导致住院时间长所引起。当医生尽心尽力的抢救病人,却因此收到罚单,它是否公平合理?

奖励控费得力、会节约成本的医生,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排除有一类医生,专门投机取巧,悄悄地只收经济价值高的病人,即使同样是浪费,他们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奖励。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总是被默不作声的选择,这是常见的现象。问题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鼓励和肯定它,最后让公共利益受到伤害。

应该奖励还是惩罚医生?避讳的是一刀切。医疗的特点本来就是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开小处方的医生,也有可能不是合格的医生,如果没有负责任的考虑周全病情;手上死最多病人的医生,很有可能是医疗技术精湛的负责任者,因为他总是去接诊风险最高、病情复杂、别人不愿意接手的病人。医生处方所导致产生的医保额度大小,究竟是浪费还是必要?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奖励或是惩罚,都应该是综合全面的因素,公正合理的去判断筛选。

医保控费本来是好事,但如果过于极端的一刀切,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反变成坏事。对此,相关职能部门回应称每人看病合理花费不同,严禁医院平均分解指标给医生。这是很及时与必要的表态。但光是表态肯定不够,还得配上执行力,才能改变这种短视有害的选择。 吴 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