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政府创造环境
社会释放活力
让北漂回家须有公平的环境
“最美妻子”诠释爱情真谛
“救命通道”岂能不畅?
用法律
向官、商勾肩搭背说不
压缩“三公经费”
合乎民心
卸下身上的诸多重负
让列车自由奔驰
一个项目盖多少公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救命通道”岂能不畅?

“3月10日凌晨真吓坏了,家里快90岁的老人突然身体不适,我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打了20多遍120,竟然没人接!”孙女士找到急救中心讨说法,被告知是系统故障所致,并且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3次。(3月10日青岛新闻网)

现实生活中,正是急救中心这样一部电话使无数危重病人、伤员得以及时救治而起死回生,保证了许多人的健康和幸福,“120”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救命通道”。然而,青岛市急救中心系统发生故障的事如今却让孙女士给碰上了。“120救命通道”理应时时刻刻保持畅通,可是,这一通道居然不止一次发生系统故障,确实让人难以理解。所幸的是,至今未接到因此而产生严重后果的消息。

俗话说:“事不过三”。青岛市急救中心的“120”在此之前发生类似情况竟然达3次之多,是这里的负责人没有察觉,还是工作人员没有汇报,还是系统故障率高?一个急救中心的电话40多分钟都打不通,假如这期间接连有危重病人、伤员因此而出现严重后果,且不说责任谁来负,病人、伤员家属该作何感想?急救中心何以在社会上立足?何以赢得公众的信任?

“120”急救电话是院前急救机构受理医疗救援呼救、代表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指挥医疗资源、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工具,是院前急救唯一的特服呼叫号码。一般而言,一个城市也就这么一个急救中心。一个城市多达几百万、几千万人,如果“120”长达几十分钟打不通,完全有可能因此而延误许多人的最佳治疗时机,给许多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也给整个社会公众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恐慌。然而,如此事情现在竟然发生了,而且还不止一次。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如果揪住此事不放,显然不可取,但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制订措施,做好纠正和补救工作,确保以后此“救命通道”时刻畅通无阻,应该说是当前比较好的选择之一了。“人有什么都不要有病”这句广告语,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心里话,但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头痛脑热、感冒痢疾之类的病痛,尤其是一些急性病,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赶快拨打“120”。如果电话畅通,及时救治,病人一个个转危为安,其实,这样“120”不仅救了一个人的命,而且更暖了一家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心,赢得民众的信赖和赞誉。

亡羊补牢诚然可贵,但未雨绸缪岂不更好?但愿其他相关机构能够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认真排查系统故障隐患,及时改进解决,让每一个“120”这样的“救命通道”时刻保持畅通,真正担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申国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