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税负只增不减的“错觉”由何而来
农村缘何成为“山寨乐园”?
400变40
碎片化议政如何被吸纳
大片票房悲惨怨不得观众
留影铁道部人们在想什么?
铁路改革,有“名”更要有“实”
“求同”允许“存异”
反腐立法要“快”更要“准”
“公转”“自转”如何一起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农村缘何成为“山寨乐园”?

“3·15”又要来了,如火如荼的打假活动正在各大城市竞相上演。城市维权声音高涨,假货横行的广大农村却鲜有发声。

康师“博”方便面、“瓢”柔洗发水、脉“劫”饮料……层出不穷的山寨品让人眼花缭乱,造假技术让人啼笑皆非。然而,这些假冒商品在农村却大有市场。在农村集贸市场和便利店,山寨品以低廉的价格、以假乱真的外观,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农民前来购买。

农村成为山寨假货乐园,一方面源于巨大市场需求。近年国家出台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多追求提高生活品质,对日用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扩大。这就给山寨货以可乘之机。而对山寨假货,有些农民朋友维权意识不强,认为“只要能用就行”、“吃不死人就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无所谓”的消费观纵容了假货横行。

另外一方面,假货市场的巨大利益链条,较低的违法成本,让一些不法生产和经销商贩铤而走险。

农村消费市场广阔,农民挣钱不容易,工商、消协等维权部门要把农民切身利益真当回事,把打假重拳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打假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但不能仅停留在销毁假冒伪劣产品;除了要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外,还要从根源做起,矛头直指假货生产商。只有斩断假冒商品背后的生产销售黑手,才能让农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冯国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