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3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改革贵在行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克强总理妙答记者
改革贵在行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办个事盖几十个公章民众很恼火

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妙答记者。从他那句脍炙人口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到“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经典表述,从个人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学历背景,到幽默风趣的媒体应答……记者招待会上热点频出,笑声不断,引发民众热议。

谈简政: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这次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引起高度关注。请问,这次改革是不是您理想的方案?怎样达到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

李克强:你谈到理想,凡事想要做成的话,总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可能的选择。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我在地方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群众说恼火得很。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解读

答机构改革,以“壮士断腕”来表态

没有这样坚决过,而且目标很明确,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都要砍掉。行政审批制度太多是影响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壮士断腕的决心,是很强的决心,这是强势政府的重大表态。

——杨团(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谈施政目标:

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人民日报记者:很多人都认为,新一届政府所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请问总理,您的施政目标是什么?您打算首先去解决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

李克强:这是个大问题啊。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

在我们离实现现代化越近的时候,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如果说主要问题的话,我想: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可以料想,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要努力去实现2020年的目标,测算一下,这需要年均增长7%左右的速度,这不容易。但是,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障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冲击社会的道德和心理底线,所以政府要尽力,并且调动社会的力量,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成功。

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实现三项任务,还需要有三大保障。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二是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推进这三项任务的实现,应该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好在我的前任温家宝总理和已经离任的同事们打下了好的基础,我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也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依靠13亿人的勤劳、智慧,我们会不断地走向成功,去实现民族复兴、实现现代化。

解读

大国总理鼓励个人奋斗

“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是一个大国总理提家庭背景和个人奋斗的关系,这本身是总理对目前的一些社会情绪的回应,现在人们特别担心的一点就是寒门子弟的上升途径被限制住,而总理特别提到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应有的回报,我认为是对社会情绪的回应。

——马昌博 (资深媒体人)

改善民生具有两方面意义

李克强总理讲要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地位,特别是要编织一个社会安全网,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的保障体系,另外还提到了网底不破,就是说对那些特殊的困难群体通过社会救助各种方式,使每一个社会人群都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这种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所以改善民生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另一个是为经济增长不断地注入活力。

——凤凰网(媒 体)

谈改革:

推动社会公正 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中央电视台记者:您多次讲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最近在一些主要网站上,好多网友都在讨论这句话,也有足够的期待。现在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区的改革相当困难,可能会触及到一些利益群体,甚至可能形成对改革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通过改革来释放红利?对下一步推进改革您有什么样的考虑?着力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李克强:我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向民生倾斜。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当然,中国的贸易,包括商品的贸易,未来几年都会继续增长,这对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于中国企业也是在公平竞争当中提升企业层级的好机会。

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这两个最大的差距。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采取措施,逐步使其缩小。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异地报销、异地接续能够逐渐实现,这也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

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同时,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推进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比如说,现在高等院校里农村的学生比例偏少,我们要逐步提高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更有希望。

当然,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我们要推进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至于你刚才说到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解读

改革新动力 发展新期待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也是激发其他红利的一把钥匙,只有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才能将新的红利充分释放出来,为中国把握机遇、赢得未来。几天前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可以管窥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期待新一届政府在推进改革方面意志坚定、步履坚强。期待的背后,是信任;信任的寄托,是责任。相信新一届政府将担负起对人民的责任,给这个古老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为13亿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李拯(媒体评论员)

[ 短评 ]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指出改革要义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既形象、又具体;既是对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本届政府明确的任务。

事实已经说明,我们正处在前行中,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旁观、等待,更不能再动摇、再懈怠、再折腾,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所确定任务和目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继续努力创造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蓝图。

改革贵在行动,这就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共同抓好今年“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需要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需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需要坚定改革步伐,尤其是深水区的改革更要注重行动。这是因为改革的弓箭已经发出,改革没有退路。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就是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就是要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是对实干兴邦再次诠释,也是向实现“中国梦”发出的号令!

谈两岸关系: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打断骨头连着筋

台湾联合报记者:近年来,两岸关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请问您对未来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愿景?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李克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同胞”这个词、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当中是根深蒂固的,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年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两岸合作的成果在不断扩大。我想,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同胞之情,两岸关系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机遇,而且使未来的机遇不断地扩大。新一届政府将会履行上届政府所作的承诺,并且要努力寻求合作的新的推动支点。在推动大陆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当中,会更多地考虑台胞的福祉和利益,我们愿意与台湾共享发展的机遇。

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两岸要一道把这个家园维护好、建设好,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也请你转达我对台湾同胞真诚的问候和祝福。

解读

“他的话很实在,台湾同胞会有感的!”

“李克强总理对我的问题回答得很实在,没有空话、套话。我想,台湾同胞会有感的!”台湾记者赖锦宏说。

17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并回答提问。赖锦宏是提问记者之一。这位台湾《联合报》的资深记者说,台湾同胞非常想了解大陆新一届政府在两岸关系方面的规划,李克强“讲得很清楚了”。“履行上届政府所作承诺、寻求合作的新的推动支点、在推动大陆发展中更多地考虑台胞福祉和利益、愿与台湾共享发展机遇,他的话会让台湾民众和台商们看到光明的前景。”

“谈到两岸维护、建设共同家园,李总理用了‘花好总有月圆时’,讲得很棒,情感自然流露。”赖锦宏说,《联合报》及其网站将在显要位置登载李克强涉台答问的报道,“他对台湾同胞的问候和祝福很快会传达到全台湾”。 ——赖锦宏(台湾联合报记者)

谈环保:

不能牺牲环境来换人民不满意的增长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现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包括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请问,中国政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中国的公众和舆论是否可以更多地监督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

李克强:我前面讲,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刚才记者先生讲到,一段时期以来,北京、实际上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我和大家一样,心情都很沉重。对这一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进行治理。特别是对重点地区,对已经查明的人为因素,要限期治理,对于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状况,要摸清底数,坚决地进行整治。

至于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我还担心的是,粗放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加快得到转变。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退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这里很重要的是,不论是污染的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政府则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

解读

回应环境问题 同呼吸共奋斗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环境问题时说:“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这里面提供了一个治理污染的重要思路,如果我们通过政府颁布强制性排放的标准,通过一些法规来创造一个环境治理的市场,那么引导企业来降低排放,就可以达到治理环境这样一个目的。另外要实行严格的法律监督,强化监管手段,对制造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这些企业要严刑峻法,要提高他们的犯罪成本,从而形成一种震慑力量。

——郑新立(经济专家)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央视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