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纪委典型案例
有何典型意义?
楼市“去火”不能只让买房人“吃药”
反对浪费扩大消费
转变作风
就得动真碰硬
教育改变命运
是社会进步最优选择
凝聚改革共识要找最大公约数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教育改变命运
是社会进步最优选择

教育改变命运

是社会进步最优选择

201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公平感调查报告日前发布,调查显示多数公众积极评价近三年来教育公平改善的状况,但仍有26.7%的公众对彻底治理“择校热”缺乏信心,有24.3%的公众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3月20日人民网)

命运,说起来很玄,但它亦有不玄的一面。古人云:“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是也。” 而“运”则是人一生行程中的东西。它表现为人所能够积累的经验历程,也包括那些难以捉摸的事情。

对于现在上学读书、将来能否改变命运之说的态度,所折射的是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某种认知程度。就像对某件事讲出自己的道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教育能否改变命运,也是各执一词。

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一说,比例最少的是乌鲁木齐(17.5%),最多的是北京(37.2%)。之所以有如此不同,一是由站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这一原因造成。另一种解释是,尽管西部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远逊于北京,但公众对教育改变命运却有更大的期待。这不仅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公众更为淳朴,也反映出受到更好教育地区的居民在严峻的教育不公现实中的焦虑感。

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的,但与生俱来的天分和先赋地位却不可变更不可选择。就是说,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里,命运可以通过个人的直接努力而改变,从而获得一种“自致地位”。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中,会有这样的情形: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时就被赋予某种确定的地位,且几乎不可改变。从公平公正的角度讲,教育应该可以改变命运,但在拼爹拼娘的背景下,处在社会弱势条件下的学子们却很难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是因为一些人洞晓教育本身也存在问题。真实的教育,才是能够改变人们命运的教育。真实的教育,是不浮躁的教育,不急功近利的教育,不由行政主导的教育。教育本身的命运取决于去行政化,回到教育家办教育的轨道。什么时候行政权力不再以粗陋的方式干涉教育,教育才能抵达教育的本质。

教育曾是下层人们改变命运和处境的最好出路,而当下这条上行的通道却因阶层的日益固化变得越来越窄。一个讲究出身的社会,一个关系决定一切的社会,梦想空间会显得很逼仄。教育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社会欲走向更高的文明,就必须拿出某种办法,使那些才智过人的寒门子弟能够替换那些仅具有先赋地位而才疏学浅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全社会的人都相信:教育确确实实能够改变命运。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